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08·不忍挥别的背影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5日05:58  钱江晚报

  伊雷娜·森德勒:

  女“辛德勒”挽救2500儿童

  年轻的伊雷娜·森德勒从一名母亲的怀里抱过满脸泪水的婴儿,转身走入夜幕……

  这一幕发生在二战时的波兰华沙。森德勒化装成护士,以预防传染病为借口进入犹太人隔离区,告诉那里的犹太人,纳粹正在计划把他们转运到一座集中营,劝说犹太人父母让她把孩子救出去。

  通过这种办法,她和朋友们在二战期间从纳粹魔掌中救出2500多名犹太儿童,并且安置在非犹太人家庭中,并为孩子伪造新身份。

  森德勒把孩子们的姓名和真实身份写在香烟盒纸或手纸上,装入玻璃瓶子,把瓶子埋在朋友家中的一棵苹果树下,希望日后可以再次找到那些孩子,告知他们的真实身份。

  二战结束后,森德勒挖出这个瓶子,想让孩子们与家人团聚。然而,那些孩子的父母几乎全遭纳粹杀害。

  更让人动容的是,战争中,纳粹秘密警察为从森德勒那里得到获救儿童名单,甚至用锤子和老虎钳砸碎、夹碎森德勒的腿骨和脚骨,但她始终未向纳粹警察透露过半个名字。

  二战结束后,森德勒一直默默无闻。直到1999年,4名美国高中生在完成老师布置的调研作业时,才发现森德勒的事迹,并广为宣传。从此,她被称作“女辛德勒”。

  今年5月12日早晨,森德勒病逝于华沙一家医院,享年98岁。

  米丽娅姆·马凯巴:

  “非洲妈妈”歌声永存

  11月10日,在参加一个反有组织犯罪音乐会时突发心脏病的南非著名女歌手米丽娅姆·马凯巴辞世,享年76岁。

  相对于她“非洲歌后”的称呼,马凯巴还有一个更让她引以为傲的称呼——“非洲妈妈”。她是南非第一名赢得国际声誉的黑人音乐家,一名反对种族隔离的斗士。她的谢世让南非乃至整个非洲的人们都深感悲痛。

  马凯巴1932年生于约翰内斯堡附近贫民区。1959年她在反种族隔离电影《归来,非洲》中出演女主角并演唱插曲,从此蜚声国际乐坛,却也招致当时实行种族隔离制度的南非政府憎恨。

  南非政府1960年取消马凯巴南非国籍,并禁止她回国参加母亲葬礼。马凯巴从此流亡海外31年,足迹遍布非洲、欧洲和美国,始终用自己的歌声,呼唤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取消。

  南非传奇人物曼德拉一直称赞马凯巴是“南非歌曲第一夫人,完全无愧于‘非洲妈妈’的称号。她是我们斗争的母亲,是我们年轻国家的母亲。”

  马凯巴曾说:“我将唱至生命最后一天’。”如今,她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她的歌声永留人间。

  保罗·纽曼:

  如何忘掉你的蓝眼睛

  9月27日,突然传出的一条消息,让全国都感到有些哀伤——深受癌症困扰的好莱坞影星保罗·纽曼在家中逝世,享年83岁。

  保罗·纽曼英俊的面孔和深邃的蓝眼睛,在电影史上和影迷心目中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一座奥斯卡影帝奖杯,十次奥斯卡提名,这位好莱坞的常青树在银幕上塑造了许多经典的形象。

  从《回头是岸》的成名,到《朱门巧妇》的成长,《江湖浪子》、《原野铁汉》、《铁窗喋血》、《并无恶意》让他得到奥斯卡提名。1986年,保罗·纽曼迎来了一生的顶峰,凭借马丁·斯科塞斯执导的《金钱本色》,他加冕奥斯卡影帝。

  美国明星不少,但为何美国人对纽曼却如此崇拜呢?《时代》周刊的点评说明了一切:”一个沙拉酱制造商同时会是一个出色的赛车手、一个成功的政治家、一个屡获殊荣的电影演员,以及我们国家稳固的性感象征吗?这听起来像是头脑发热,但我们的保罗·纽曼可以胜任这些!”

  当年他为了摆脱家族生意的束缚而投身电影事业的背景,更给他添上了一笔传奇色彩。这样一张英俊的脸庞,“让各色美丽女人心甘情愿地随其浪迹天涯,最后又毫不留情地将她们一个个抛弃。”

  他从来就不是完美无缺的英雄,他就是独一无二的保罗·纽曼。

  希望天堂里,他的表演同样精彩。

  埃德蒙·希拉里:

  征服的脚步终于停下

  1月12日,新西兰一家媒体用了这样一句话做为一条新闻的开头:“55年前,他第一次登上世界最高峰,惊动了所有人。55年后,他悄悄地离开了,没有惊动任何人。”

  原来,就在1月11日,埃德蒙·希拉里,世界最著名的登山家,心脏病发去世。

  让我们再回到1953年5月29日,34岁的埃德蒙·希拉里和当地向导丹增一起,从珠穆朗玛峰尼泊尔一侧开始攀登,终于第一次把人类的脚印留在世界之巅。希拉里描述登顶情形时写道:“最后几步艰难跋涉后,眼前豁然开朗,我们头上除了天空,什么都没有,没有冰檐,没有冰塔。”

  从珠峰下来,希拉里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们打败了这狗娘养的。”话虽有点粗俗,却代表了当时探险界对世界第一高峰又恨又爱的复杂情绪。

  当时的《伦敦泰晤士报》率先报道了这一人类壮举。全世界为之轰动。几天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向希拉里授出自己登基后的第一个爵位。

  希拉里其后去过南极、也去过北极,还爬上了喜马拉雅山的其他所有8000米以上高峰。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他终于老去。不同于许多登山者都希望死后与山为伴,希拉里却要求,希望将自己的骨灰撒在他生活过的地方——一个名叫怀特玛塔港的小地方。

  这位登山家知道,无论走多远,家,才是最终的归宿。

  伊夫·圣洛朗:

  美丽使命,

  生而为此

  6月1日,伊夫·圣洛朗在巴黎去世,终年71岁。

  其实,在许多时尚界人士心里,早在2002年1月的最后一场时装发布会之后,这个天才的设计生命就已经结束了。如今,他的躯体,也终于离开了这个世界,他曾经努力装点的世界。

  圣洛朗被誉为法国20世纪最顶尖的设计大师之一。1957年,在世界著名时装品牌克里斯汀·迪奥的创始人逝世后,年仅21岁,却已经天才横溢的圣洛朗担任了这家时装品牌的首席设计师,并于20世纪60年代初创建了自己的公司,并迅速将其打造成世界知名品牌之一。

  让我们再回味一下这位在女人堆里打滚的大师的经典话语:“所谓漂亮女人,就是着黑色筒裙,黑色高领衫,臂弯里挽着自己心爱的男人。”

  查尔顿·赫斯顿:

  他已离去,

  宾虚还在

  作为美国电影史上最负盛名的传奇巨星,以史诗巨片《宾虚》荣膺1959年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查尔顿·赫斯顿4月5日晚在家中逝世,享年84岁。

  好莱坞媒体纷纷评论,赫斯顿的离世无疑让好莱坞黄金时代的印记又消逝了一层光芒。但无论如何,赫斯顿走了,他扮演的宾虚还在。

  赫斯顿曾有一句名言:“我的脸是为摄影机长的。”他的面庞和健硕体格,成为好莱坞“硬汉”形象的最著名代表。

  2001年,赫斯顿光临第73届奥斯卡颁奖典礼,现场司仪在拿《角斗士》主演拉塞尔·克劳开玩笑时说:“当我看到《角斗士》时,第一反应是又看到了赫斯顿,他永远是那样健壮!”全场闻之,都向赫斯顿鼓掌致敬,足见这位银幕上的超级硬汉在好莱坞的地位。

  约翰·罗西:

  老兵不死,

  只是凋零

  第二次世界大战造就无数英雄,约翰·罗西毫无疑问有资格跻身其列。

  这位“飞虎队”的王牌飞行员,曾创造了飞越极其凶险的驼峰航线750次的最高纪录,还打落过多架日本战机。

  二战之后,罗西又和普通人一样生活。也许,他本来就是一个普通人,只不过,战争给他带来的许多曾经一同战斗过的兄弟,“这真有意思,二战结束以后的这么多年,我们走动得更频繁了。所有的飞虎队员都是一家人,一年我们要碰上一两次头,平常也经常联系。我们的名字进入了国家航空荣誉纪念堂,可最重要的是,弟兄们都已经八十多岁了,他们更该享受着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早些时候接受采访时,罗西笑着这样回答,大大咧咧,一如当年战场上的无畏,坦诚,甚至莽撞。

  这位战士,终于在今年年4月17号凋零,就在他的家乡洛杉矶,终年96岁。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