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海北州30年小城镇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5日07:09  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讯 30年前,一场发端于农村的经济改革,掀起了中国全方位改革开放序幕。30年来,州委、州政府把建设和发展小城镇作为带动全州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发展、拓宽城乡市场、转移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提高城镇化水平的一个大战略,实施积极的城镇化政策,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使全州的小城镇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呈现出良好的局面。

  八宝镇:牛心山下谱新篇

  南依牛心山、面朝八宝河的八宝镇,是祁连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国道宁张公路、湟嘉公路穿境而过,峨祁公路与宁张公路在峨堡相接,北可通张掖、酒泉,东南达门源、西宁等地。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祁连县城的区位优势愈加明显。

  改革开放以来,该县城镇规划从无到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新城开发建设、老城改造整治取得显著成效,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模,已成为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服务功能较为齐全、城镇容貌较为整洁的现代高原小城镇。

  2003年,该县结合实际、着眼长远,投资38万元聘请资质单位修编《祁连县八宝镇总体规划》。修编后的《总规》根据县城地形、建设现状、布局特点等将城区分为办公、住宅、商业、工业、教育等七个功能区,着力打造生态旅游型风景园林城镇。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又编制完成了《新城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卓儿山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祁连县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规划。

  近几年来,该县积极盘活土地资源,通过招拍挂制度,实现土地收益1.2亿元。积极吸纳个人、私营企业、外资等社会存量资金参与城镇建设,先后引进青海元通房地产开发公司、青海兴业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建设新城区吉祥花园、金泉住宅小区,共投资3700万元,新增建筑面积5.26万平方米,引进投资商西宁市万洲金航小汽车修理公司,投资1000余万元兴建祁连大酒店。2008年,又招商引进甘肃新型建材房地产开发公司,投资2000万元,开发建设新莲小区,开发建设面积达2.3万平方米。同时,该县紧紧围绕“开发新区、改造老区”的思路,先后投资2.75亿元,累计实施建设工程118项。

  三角城镇:金银滩上润春泽

  改革开放30年来,海晏县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思想,理清思路,狠抓落实,使该县城镇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为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增强城镇的总体功能,先后完成了三角城镇供水改扩建工程、一期道路排水工程、集中供热改扩建工程、县城电网改造工程及一批单位办公用房项目,从根本上改善了县城的基础设施条件。“十五”以来,城镇基础设施投资达到14698万元,占30年来城镇基础设施投资的89%。从根本上解决了海晏县三角城镇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使县城的公共服务设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为增加城镇建设的投入,该县在依托国家项目投资的同时,引导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和个体投资者参与城镇开发,培育形成了多元化投资机制。从2003年起开发建设商住楼,建成沿街二层商住楼,建筑面积0.5万平方米,完成投资400万元。特别是从2007年起,先后招商引资建设鑫瑞家园住宅小区、同宝小区、园丁小区、农牧小区、宝平巷商住楼建设、改造集贸市场基础设施及商住楼建设等共按规划要求新建商住楼23幢,建筑面积达到4.13万平方米,总投资达到4268万元。新增住宅面积4.13万平方米,占住房总建筑面积的28%,新增户均住宅面积18.52平方米,新增人均占有住房面积5.29平方米,使城镇住房总面积达到14.04万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达到18平方米。商住楼的开发使县城经营性用房面积达到2.08万平方米。重视城镇美化、绿化工作,建成了占地2万平方米的王洛宾文化广场,建成了居民小区健身广场,增设了街道铁艺绿化带,共栽植各类树种3.17万株,种植草坪6.35万平方米,并沿着湟水河营造了100至200米宽的防风固沙林带,绿化面积达到19.5万平方米,实现城镇绿化面积人均25平方米,不仅美化了海晏县城,也极大地改善了三角城镇的气候条件,使城镇人居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浩门镇:浩门河畔展新姿

  改革开放30年来,门源回族自治县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浩门镇被列为全省14个重点建设城镇的发展机遇,利用社会投资热情高涨、撤乡建镇、岗青公路、宁张公路改造升级等有利时机,按照“科学规划、集中开发,先打基础、逐步推进”的发展思路,实施了道路拓宽硬化、供排水设施改造、城镇美化、亮化、绿化、净化工程。

  全县城镇建设固定资产总投资达5.51亿元,完成总建筑面积59.27万平方米。城镇绿化面积117公顷,城镇道路绿化覆盖率为24%,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100%。城镇化水平达26.1%。进一步加快了以县城浩门镇为中心,青石嘴、东川、泉口三个建制镇为重点,各乡政府所在地为基础的城镇体系建设,城镇面貌日新月异,城镇的外观形象得到了整体优化升级,实现了城镇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浩门镇作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已从昔日一个面积仅0.56平方公里、人口仅千人的偏僻贫穷小镇发展成为面积5.4平方公里、人口5.6万人的初具现代化城镇雏形的中心小城镇。镇区内风格独特的建筑鳞次栉比、布局合理的道路四通八达,绿化水平全面提升,城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商贸、餐饮服务、交通运输、轻工、制药业发展迅速,科技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各项事业全面繁荣发展。青石嘴、东川两镇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交通优势及地理、气候条件,大力发展商贸、餐饮、交通运输、牛羊育肥贩运和暖棚蔬菜种植等第三产业,现在小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模,成为门源县西部的商贸集散地和窗口城镇。

  该县先后吸引青海三明、清达、垚鑫、鑫源、永盛、星辰房地产公司等6家企业投资房地产开发,引进落实资金达2.68亿元,住宅建筑面积20.8万平方米,建设完成住宅2096套,商铺550间,极大地改善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居住条件。

  西海镇:打造草原新城镇

  自1993年州府从浩门镇搬迁到西海镇以来,在原221厂基础上,州委、州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护利用和开发建设并举,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拓宽了市区道路,新建公用设施和公共娱乐场所,并进行了绿化、美化、亮化工程。

  西海镇城镇建设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本着强化城镇载体功能,改善投资环境和人民生活条件的原则,把发展小城镇作为带动农牧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经营者、农牧区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支持他们办厂建房、做生意。从建镇到目前,累计投资达8.5亿元。

  西海镇作为全州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信息和服务中心,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严格要求治理、全方位开放的发展理念,通过政府投资和吸纳社会资金,一幢幢突出民族特色,富有草原风光的景观建筑物不断拔地而起,原基地旧楼房改造一新,基础设施、环境条件明显改观,城镇功能全面提升。特别是今年,我州为了把西海镇创建成国家级文明城镇、争取明年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在西海镇召开,为打造旅游名州创造条件,通过争取项目、企业赞助、单位个人集资等形式,筹资1.5亿元,实施了道路罩面、供排水管网改造、环卫公厕修建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规模之大,前所未有,使西海镇的面貌又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城镇面貌焕然一新,光彩照人。

  沙柳河镇:青海湖边筑特色

  自改革开放以来,刚察县城镇建设从无到有、从内到外,通过多年的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城镇面貌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

  在改革开放之初,沙柳河镇的基础设施非常薄弱,城镇服务功能较差,随着县域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逐年得到了改善,尤其是2000年以后,随着315国道改扩建,该镇拓宽了东西大街道路,铺设了人行道,东西大街。近几年,该县确立把沙柳河镇建成具有民族特色的藏式城镇思路,使县城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截至今年10月底,该县城道路面积达7.9万平方米,供水管网长30.2公里,市政排水管网长5.1公里,集中供热面积7.3万平方米,城镇绿化覆盖面积9.2万平方米、城镇绿化率达3.7%,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32%,累计投资1亿万元,比“十五”末期增长了74%。

  刚察县为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上世纪90年代,修建了县城两个集贸市场。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该县的城镇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先后建成了县交警队、县征稽站、县疾控中心、沙柳河镇办公业务用房、县政府职工住宅楼、县医院职工住宅楼、黄玉农场小区、沙柳河小区等建设项目,单位办公条件得到进一步提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也达到了18平方米。今年新开工的金发花苑小区一期项目建设规模达33800平方米。其它住宅类建设包括沙柳河镇经济适用房、黄玉农场小区、沙柳河小区以及廉租住房等建设项目,总投资达1447.88万元。截至今年10月底,县城房屋建设累计投资1.19亿元,总建筑面积达13.6万平方米,比“十五”末期增长57%。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该县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65254万元,年均增长12.3%,其中个体私人投资从“十五”期末的每年320万元增加至今年的650万元,增幅达101%,个人参与城镇建设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作者:王志庆)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彩照 菜种 餐饮 草坪 企业投资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