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山寨”产品是市场的怪胎

  对当下的国内市场,人们议论很多的一个话题就是“山寨”产品泛滥现象。有媒体称,在南方某城市出现了“山寨一条街”,各种想当然的产品充斥于市,让消费者一不小心就步入了“雷区”。

  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仅国内“山寨手机”的销量就达到惊人的1.5亿台之多,今年1~10月达到了2亿台,这个数量几乎与品牌机销量相当。它们掀起的强大的市场冲击波,首先对国产手机品牌以致命一击。去年,波导亏损5亿多元,夏新更是亏损6亿多元,有些企业甚至退出了市场。

  从制度经济学分析,造成“山寨”产品泛滥的原因,主要是制度供给不足,旧的监管制度改革后,新的监管制度存在缺陷。比如,自从对手机准入制度进行了改革,变“审批制”为“核准制”之后,手机市场的准入门槛降低了,有关部门完全按照市场机制对手机生产销售采取了“放”的态度。与此同时,监管的主体也趋向多元化,政出多门,削弱了对手机市场的管理和规范。这才是造成“山寨”现象愈演愈烈的根本原因。

  谁是“山寨产品”泛滥的罪魁祸首?表面上是那些趋利的地下作坊和黑心的销售商,但实质上,是我们的政府监管部门。马克思说过:“如果有100%的利润,资本家会铤而走险;如果有200%的利润,资本家会藐视法律;如果有300%的利润,那么资本家们便会践踏世间的一切。”“山寨”产品没有进入的门槛,却有超高的利润,也就难怪无良的商人趋之若鹜了。

  “山寨”产品没有进入壁垒,退出壁垒也很低。它不需要认证、不需要营销、不需要纳税、不需要售后服务。其低价的背后,是国家税收的流失、品牌产品产业的滑坡、消费者利益的受损。一些人为“山寨”产品叫好,这无疑是对国家和社会乃至消费者的极端不负责任。笔者认为,只有不断加强监管制度供给,进行监管制度再造,明确市场监管主体,反思市场准入制度的弊端,更加明确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管职责,让执法者在打击“山寨”产品的态度上更加明确,措施上更加得力,才有可能消除“山寨”物品这个市场的怪胎。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