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以土地批租促进旧区改造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5日08:58  东方网-文汇报

  探索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上世纪80年代初,上海开始了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探索;1987年颁布《上海市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办法》;1988年8月进行了第一块土地公开招标的实践。90年代以来,上海先后进行了“两级政府、两级管理”,“土地批租与浦东开发、旧区改造相结合”和“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改革探索。

  进入2000年,上海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实行了内外销商品住房的并轨,对经营性土地出让作了制度设计。2001年5月市政府修订《上海市土地出让办法》,出台《上海市土地使用权出让招标拍卖试行办法》,从2001年7月1日起,除经认定的旧区改造地块,经营性项目土地出让一律实行招标拍卖。2003年全市开始推行“熟地”招标出让,2008年出台了《上海市土地交易市场管理办法》。

  上海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经过30年发展,一方面,土地出让(土地批租)制度已成为上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盘活中心城区国有土地资产,推动旧城改造,加快房地产发展,促进上海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以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的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形成。特别是公开招拍挂的比例,已从2001年以前的不到17%,2002年的50%,达到目前的100%。

  形成“以地养地”良性循环

  1992年,上海开始探索通过土地批租加快旧区改造。基本做法是:将市中心区人口密集、居住条件差、市政设施落后的危房、棚户、简屋以批租形式出让,建造符合城市规划的商贸大楼、办公楼和高层住宅。一方面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使黄金地段发挥黄金效益;另一方面政府收回土地资产收益,全力用于市政设施建设、旧区改造和居民住宅建设,从而形成“以地养地”的城市建设的良性循环机制。

  由于历史的原因,上海尚有大批危房、棚户、简屋及二级旧里弄亟待改造,截至1991年统计,棚、危、简屋还有365万平方米,加上二级旧式里弄,累计1500万平方米。80年代上海曾规划23片棚户相对集中的改造地段,并运用多种形式对其中的普陀区药水弄、徐汇区市民村、南市的西凌家宅进行会战。从1980到1990年,全市共拆迁改造了400万平方米,使一大批棚户简屋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

  为使广大市民得益,上海在推进和组织这项改革时,强调市中心区推出批租地块,危房、棚户、简屋的面积要占50%以上。其中80年代曾经规划的23片棚户相对集中的改造地段是批租的重点;在充分把握好全市土地批租供应总量,服务城市规划管理,落实基础设施配套,确保动迁用房,做好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教育、商业网点、交通线路、医疗卫生等配套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全市逐批逐块进行土地批租。实践证明,将土地批租集中在亟待改造的旧城区,符合上海城市建设的基本方针,符合人民利益。例如,卢湾区斜三基地、黄浦区北京东路71号街坊、普陀区长寿路、闸北区天目西路、静安区永源浜等地块,都是历届人民代表强烈要求改造的危、简、棚地块,一度均因资金等问题难以推进。通过土地批租,大多数地块实现了当年批租、当年动迁、当年开工。政府又将批租收益用于居民易地安置,迁进独门独户的新工房,使人民得到实惠。

  仅1992年和1993年两年,上海共批租459幅土地,其中市区227幅,涉及旧区改造的147幅,拆除旧房185万多平方米,其中危房、棚户、简屋85.4万平方米,占拆除总量的46.2%,完成了2000年前危旧房改造量的23.4%。实践证明,土地批租和改造旧区相结合,摆脱了上海多年来由于缺少建设资金,迈不开改造旧区步子的困扰,探索了一条利用国内外资金加快旧区改造的新路,使大规模改造旧区得以实现,这是上海城市建设史上的一个突破。另外,从2004年起,上海还运用土地批租机制和土地级差原理,通过出让金返还的办法,每年实施10家“三废”污染企业迁建治理,逐步调整旧城土地利用布局,改善城市环境和产业结构。

  据不完全统计,通过批租,市中心区有2000多家工商企业原来不合理的用地得到了调整,腾出工业土地逾10平方公里。一些企业搬迁新址后,解决了过去生产场地狭小、又缺乏资金改造的困难,提高了生产能力。同时为中心城区发展第三产业创造了条件。

  (市房地局)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