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年度劳动力供求缺口仍在800万人以上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5日16:50  国际在线

  中新网12月15日电 在2009年《社会蓝皮书》发布会上,就业问题研究专家陈光金称,根据预测,年度劳动力供求缺口仍然在800万人以上。

  在发布会上,陈光金介绍了08年全国劳动就业的总体形势:

  第一,总体的就业形势。我们认为总的情况是一句老话,就是08年的就业形势比较平稳。其中有几个数据做支撑,首先是前三季度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完成了全年的目标任务,登记失业率可以控制在4.5%左右。如果我们考虑农民工的失业情况,做调查时大概会是登记失业人数的2倍,但是肯定要比所谓登记失业率要高。总体来讲,情况还可以。

  第二个就是劳动的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格局没有改变。我们前年有的学者提出来,明年是劳动率无限供应期的一年,但是现在的情况恐怕难以实现。从今年的情况看,用人单位在劳动市场招收的各类人员是474万人,进入劳动力市场求职的人是490万人。这样招聘人数少于求职的人数,就是一个人只有0.97个岗位。二、与2007年同期相比,前三季度求职人数和用人市场有所下降,各下降5.5%,和2.6%。这里值得注意的是,用人需求的下降幅度大于用人的幅度。为什么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求职人数比需要有所下降,可能这里问题比较复杂。

  第三,劳动力的供求关系在地域上出现了差异。我们分地区看,在东部的劳动力市场中,前三季度的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都在减少。中部地区是呈现两增长的趋势,求职人数和需求人数都在增长,但是增长率不是很大,需求率增长3%,求职率增长5%,这也可以反应出中部的求职形势比较紧张。在西部地区出现反向的增长变化,整个劳动力市场都在增长,需求增长率是9%,供应是6%。

  我们知道东部地区是劳动就业的主战场,新增的都是在东部地区进行消化,就是东部地区内部的变化也存在着差异。中部地区有几个主要的劳动力市场市场,一个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一个是环渤海地区,还有闽东南地区,这三个地区变化各有不同。长三角地区是需求减少,供职减少。环渤海地区同样是下降的趋势,就是需求量和供给量有所下降,但是供给量总量下降更多一些,幅度大一些。闽东南地区则是反过来的情况,珠三角地区是需求在增加,但是供给在下降。前三季度考虑到一个问题,就是第三季度珠三角地区已经出现了问题,实际上当时是很多企业原来的用人不足,所以当时从珠三角地区看,一个特点就是倒闭企业的工人出去以后外面就有很多的招聘的地方,所以变成了反向的变化。所以金融危机、其他因素,对就业的形势的影响非常复杂,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结果。

  第四句话,08年全国就业压力,有五个方面,一个是大专院校毕业生为主体的规模达到历史新高。第二,重大自然灾害导致一些企业停产、停业和个体工商户歇业,减少了就业岗位。第三,在国际材料和能源价格上涨,外需下降,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至少在年中的时候,有近7万家出口导向型中小型企业倒闭。企业倒闭,从总体来讲,中国的企业总数还是增长的。不是因为这些企业倒闭了,所以企业总量下降了,不是的。从工商总局了解的情况是,今年私营企业和个体户仍然增长2%。第四,为了节省减排,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关闭。另外08年还是国有企业政策性破产的最后一年。所以大体上对就业产生了比较突出的压力,也不是所有压力都来自这五个方面,但这五个方面是最主要的。

  陈光金指出,总供给增加,结构性短缺问题继续存在,结构性短缺的格局没有改变,也就是我们的劳动力素质还不能够跟上经济发展对一定素质劳动力的需求。这需要我们在教育方面加大培训和力度。比如技术稳定方面,求职倍率在1.5左右,高级一点的更高。但是没有竞争的就业率比较低,应该在0.8左右。过剩的还是低素质劳动力,短缺的是高素质、高技术劳动力,这样一个结构性的局面继续存在。

  整个十一五期间,劳动供给总量的趋势还要继续维持下去。根据我们的预测,全国每年人均净增800—1000万人,再加上农村需要转移的富裕劳动力,城乡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每年需要就业的人数将会维持在2000万人以上,有的人说是2400万人。劳动力净增长可能到2014年左右才能停止。我们这里有一张图,保守一点的,按照目前的形势预测,我们认为人口增加有所调整的情况下,这是劳动力力人口增长变化趋势,04年是一个点,04年以前是一个负增长。

  按照目前的现状,到2010年的时候,劳动力净增长还是5%、6%,这样劳动力净增还会维持在十一五期间。从需求来看,我们要保持经济增长9%,按照目前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大概一个百分点的GDP增长能够创造80万到100万个就业岗位。所以这样一来,我们最多能够安排1200万人,加上自然补充,年度劳动力供求缺口仍然在800万人以上,更高一点的在1200万人,这个局势至少会维持到21世纪中期。(据中国网文字直播整理)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