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向阳:首摘“人民公社”的牌子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6日04:54  大河网-河南日报

  □四川日报记者 刘若辰黄 里

  核心提示

  2008年9月5日,记者来到四川省广汉市向阳镇,来到飞架于青白江上的彩虹桥。桥头有碑,碑文上写:向阳,曾以率先断公社“金桥”,而享誉“天下第一乡”。

  公社“金桥”——向阳1958年7月成立人民公社,至今整整50年,半个世纪。

  “断桥”——1980年夏,向阳在全国第一个摘下“人民公社”牌子,换上“乡人民政府”的牌子,取消了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声名鹊起。

  挂牌:幸福,还是贫穷?

  “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这是上世纪50年代家喻户晓的歌谣。继1958年4月全国第一个人民公社——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成立后,当年全国共建起2.6万个人民公社,1.2亿户农民入社。

  到处传诵着“人民公社好!”的口号,但《广汉县志》记载:“1959年起,农业连年减产,粮食奇缺,公共食堂搞瓜代菜,人口出生率下降,因营养不良死亡人数增多。”

  镇党委副书记袁斌说起上世纪60年代向阳发生的一幕:一位年轻妇女抱着自己的孩子,走进向阳公社办公室,气冲冲地将孩子往办公桌上一放:“我养不起,你们来帮我养。”说完转身就走。

  由于人民公社是工农兵学商“五位一体”,一切都管一切都管不好,平均主义“大锅饭”泛滥,喂十只以上鸡鸭的要被割“尾巴”,所以农民天天出工天天磨洋工,个个穷得丁当响。从1958年到1976年,近20年里向阳的年人均分配只增加了6元——从68元增加到74元,摊下来每年增长3角钱!

  摘牌:公社领导秘密敲定

  “从1958年以来,人民公社制度就是新中国的脸面,当改革的手术刀伸向人民公社,这个国家的农村面貌究竟要变成什么样子呢?”——这是1980年夏日本《朝日新闻》对向阳人撤社建乡的评论。由于《参考消息》转载了此文,向阳一夜间名扬天下。

  向阳镇郊区的一个普通农家院落里,记者寻访到了1980年底出任向阳乡乡长的钟太银老人——当地人指着历史照片告诉记者,他就是照片上那个挂乡政府牌子的人。现年69岁的钟太银明确地说:摘牌挂牌的时间是6月18日!

  “当时并不知道我们这样做,是全国第一家。”钟太银老老实实述说当年。

  1980年6月,向阳公社党委的几个领导在供销社的二楼开了秘密会议,确定要换牌,说好了“不准登报、不准广播、不准宣传”。当时马上就找人做牌子,但牌子上的字,“是贴上去的”。

  “公社文化站有一个叫肖开文的,字写得不错,就硬让他在纸板上把字写下来。”最终挂上去的牌子,其实是把肖开文写好的纸板,贴在木牌上合成的。

  6月18日,没有庆典,没有仪式,撤社建乡,中国的农村政治体制改革在向阳迈出了第一步。大队随之改为村,生产队更名为村民小组。

  “当时有人反对说,毛主席的‘三面红旗’,我们把最后一面旗也砍了。”钟太银回忆说,摘牌换牌后他当选副乡长,年底又当选乡长,但当时他的心里,一直有点“甩”。

  几天后,偶然来到此地的新华社记者敏锐发现了变化。后来,全国人大的询问电话打到了广汉县委,工作组两次来调研。再后来,日本记者从万里副总理的话中得知信息赶来采访,向阳人的壮举传遍全世界。

  1982年12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乡、民族乡、镇设立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人民公社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换牌:改革意识早已萌芽

  向阳人早有改革意识。在1977年春,向阳公社第十一大队第九生产队的农民,就“打擦边球”把生产队所有的田埂分了,各自种油菜、黄豆,当年收获颇丰。1978年,同县的金鱼公社“包产到组”见奇效,全年粮食增产500多万斤,这数字惊动了人口少、耕地更少的向阳(当时向阳公社有11000多人口,10500亩地),向阳人更愿争当改革的“试验田”。

  随着“包产到组”的铺开,公社体制从经济基础上遭到釜底抽薪。1979年,向阳成立了工业公司,设立董事会,被一些人称为“比资本主义还资本主义”,又从管理体制上冲破了公社统管企业的框框。

  在广汉县委,对贫穷和灾难的痛恨,上升为对体制的深沉思考。

  1980年初,四川省委领导到广汉视察工作,30年前的广汉县委书记常光南在汇报时试探性地说:“现在,生产队算是一级集体经济组织,生产大队和公社既不指挥生产劳动,又不参与核算分配,可以说人民公社已经是空架子了……”

  省领导表情有些严肃了,因为“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已存在20多年,还写进了宪法。很明显,这真话触及到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好在,省领导在离开广汉前给了鼓励:“弄份报告上来,省里研究一次。”

  省里的研究很艰难。因为报告内容的“火药味”太浓,到会的不少人都不敢轻易表态。又把一些内容重念一遍,反复鼓励发言,大家才各抒己见,总的倾向是支持广汉改革。最终,形成了一个谨慎的折中意见,不作文字批复,只由省委办公厅电话告知广汉县委,同意广汉试点。

  常光南想来想去,既然是试点,不敢大范围全县搞,就定在改革基础很好的向阳。“我做好了准备,如果整错了,我就回家种田。”他回忆说。

  1980年6月18日,向阳农民中午收工路过公社大门时,发现已经换上了“乡人民政府”的新牌子。

  忆牌:巨变激发农民创造力

  “30年前我们一个月只能吃一斤肉、半斤酒,现在不光不愁吃穿,而且好多人都有自己的小汽车了。”83岁高龄的幸福路居民黄明久笑着告诉记者。

  30年前的向阳,只有一条不足三百米长的狭窄小街,绝大多数农民居住在草房里。如今记者看到,镇政府所在的滨河路楼房整齐,草木葱郁,与河畔悠闲饮茶的人们构成一幅宁静和谐的图景……

  “1978年,全乡的工农业总产值是502万元,人均分配收入是205元;2007年向阳仅工业总产值已超过23亿元,人均年收入达5250元。”

  “首摘人民公社牌子的壮举,影响深远,它增强了向阳人的创造力,增强了发展本地经济的向心力。”袁斌说。③12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