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学生的火箭也神气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6日05:01  大河网-河南商报

  

大学生的火箭也神气
北航的学生们正在研究成功回收的“北航2号”《京华时报》供图
大学生的火箭也神气

  在普通人的眼里,学生亲手制作火箭并将其送上天是天方夜谭。但北航学生创造了奇迹——12月5日,“北航2号”火箭成功飞天。之前,这些小科学家遇到很多困难,还曾有过发射失败的经历。值得“炫耀”的是,他们研制出我国第一枚以固液混合发动机为动力的探空火箭。之前,我国固液混合发动机尚没有发射成功的先例。

  “北航2号”升空

  12月5日下午3点05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3,2,1,点火!”一声令下,北航学生王虹玥按下了点火按钮。“北航2号”火箭尾部喷出一股耀眼的火焰,箭体呼啸而出,直刺高空。

  操控室里的20多名北航学生和老师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成功了,终于成功了!”仿佛只有呐喊、跳跃、拥抱、哭泣、大笑才能表达出当时的复杂心情。

  20秒后,监控屏幕上显示火箭分离成功,他们冲出了控制室。当时搜索车已经向回收地开去,“走,我们跑过去!去亲眼看到落地的实物。”于是所有的老师和学生在戈壁滩上向2公里外的目标物跑去,高度兴奋使他们早已忘却了几日几夜没有合眼。

  这一刻,他们等了两年。

  本科生受命造火箭

  两年前的12月初,北航传来好消息,“北航2号”马上要成立项目组,而人选就在当时大四的保研学生中挑选。

  此前,北航学生自己设计制作的第一枚火箭“北航1号”刚刚发射成功。

  本科生动手制作火箭,这似乎是遥不可及的事。但当机会来临时,他们想的不是自己行不行,而是不要错过这个机会。经过双向选择,宇航学院本科3个专业的15名学生进入项目组。

  在宇航学院的会议室,项目组的学生成员及11名指导老师、2名有经验的师兄和3名专家第一次开会宣布项目启动。宇航学院常务副院长蔡国飙宣布,“北航2号”要完成的目标是自主研制我国第一枚以固液混合发动机为动力的探空火箭。这在当时无疑是个大胆的设想。

  之前,固液混合发动机的发射实验在我国没有成功先例。在没有可借鉴的条件下,十几个本科生能完成这一目标吗?“外国能成功我们也可以,而且有那么多有经验的老师给我们做指导,心里有底。”当时有学生这样表态。

  小降落伞难倒高才生

  项目组成立后,15名学生按照专业所长分成总体、控制和动力三个组别。他们立即着手设计发动机。半年后,初步设计成型。

  项目组负责人之一李君海负责制定时间计划表,最早他们预定发射日期在今年上半年。可当项目从纸上谈兵进展到实际制作环节时,他们才发现一切并不像想象得那么简单。发射时间数次推后。

  困难落到了他们头上。项目组另一负责人罗钦钦负责把图纸交给航天单位加工,没想到,作为回收所用的小小降落伞竟然让他吃足了苦头。

  第一次到加工厂时,他只拿着一张草图,上面画出了降落伞的形状和大概的大小。工程人员一看就立即要求重画,并说明至少要标清伞布和针线的材质、长度、角度等许多细节。“最起码要一张能让我们看得懂的图纸。”从加工厂出来,罗钦钦觉得难以满足工程人员的要求。

  书本上几乎找不到可借鉴的降落伞图纸,他只好向指导老师和师兄讨教,可画出来后,还是一次次被工厂驳回。一直到第四次才成功。

  (据《京华时报》)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