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学 术包工头”应该拷问自己的良知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6日07:34  大众网-齐鲁晚报

  从导师到老板,从老板再到"学 术包工头",这些称谓在高校里的流行,透露的不仅仅是师生关系的变化,更是某些高校从学术化向世俗化,从世俗化到庸俗化的堕落。

  12月15日《齐鲁晚报》报道,在日前召开的山东省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论坛上,省教育厅厅长齐涛当众痛斥目前存在于高校的一系列不正常现象。齐涛说,学术从业人员世俗化,追逐职务、金钱、荣誉、地位,当“包工头”的现象屡见不鲜,真正能把学术研究当成事业,“板凳宁坐十年冷”的人已经非常少了,以学术为目的的人就更少了,更多的人只是把学术当作谋生的手段。

  其实,这样的批评我们并不陌生。从导师到老板,从老板再到“学术包工头”,这些称谓在高校里的流行,透露的不仅仅是师生关系的变化,更是某些高校从学术化向世俗化,从世俗化到庸俗化的堕落。

  曾几何时,高校里师生间促膝交谈、并肩攻关的情景如今已不再,当师生间“授”与“学”关系异化为老板与员工的雇佣关系时,我们曾将根本原因归结为利益驱使——学生需要导师提供项目与经费,以便完成论文和获取学位,他们并不在意导师能否给予学术上的指导;导师需要学生参与课题,成为自己项目组的劳动力,至于学生能从中学到什么,以后成长为怎样的人,他们也并不在意。

  从这个角度来说,导师蜕变为“学术包工头”,是学术腐败的一种形式,导师与研究生之间雇佣潜规则流行,也可以看作另一种形式的“权力寻租”。对此,学术界和社会各界有过广泛的议论和批评,但情况并未见好转。

  那么,针对高校里“学术包工头”蔓延的现象,我们是否应该把板子都打在学术从业者身上?学术从业人员世俗化,追逐职务、金钱、荣誉、地位,固然斯文扫地,但我们不妨把视线放得更远一些,看看这些学术从业人员所处的大环境如何。

  大学本应是追求高深学问的场所,理应具有独立和自由的精神气质。但现实中,一些大学泛“行政化”趋势渐浓,学术日渐成为一些人晋升的工具,大学里庞大的行政机构体系,使大学从业者的眼光和心胸变得越来越狭窄。同时,一些大学里浮躁的环境,也让一些学者难以沉下心来,而是想着如何利用自己的身份赚钱、出名。

  当某些高校自身开始世俗化时,单纯地抨击学术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在批评学术从业者蜕变成“学术包工头”时,也必须正视一些高校日渐庸俗化的现实,并拿出根治病症的良方。话说回来,不管大环境如何,“学术包工头”们都有必要先拷问自己的良知。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