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巨变 喜看高原30年:大柴旦——小镇的变迁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6日08:15  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讯 改革开放30年是大柴旦经济实力不断攀升的30年。有一组数据是对大柴旦发展成果的最佳诠释:从1978年到2007年,大柴旦全区国民生产总值增长308.6倍,达到15.0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高达14345美元,高出全省13368美元,高出全国11885美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201万元,增长31倍;2007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5.09亿元,是1978年的1018倍。经过30年的建设,大柴旦由一个戈壁小镇跃居到经济总量位居全州前列的工业重镇。

  改革开放30年是大柴旦工业经济迅速壮大的30年。大柴旦资源富集,拥有钾、钠、硼、黄金、铅锌等多种资源,其潜在经济价值达5万亿元以上,且矿种间关连度强。大柴旦乘改革开放之风,顺西部开发之势,抓循环经济发展之机,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入手,立足比较优势,调整产业结构,确立了资源转换战略,提出了循环经济发展构想:锡铁山年处理150万吨铅锌矿石,滩间山年产10万盎司黄金,鱼卡大煤沟两个90万吨煤生产,高泉45万吨煤炭开采,3.5万吨硼酸,8万吨硫酸,10万吨钾肥……一大批工业项目如雨后春笋般遍地生根,成为发展旋律上跃动的音符,鸣唱着工业化的赞歌。2007年,全区工业增加值实现13.61亿元,是1978年的1325倍,提前3年完成了“十一五”规划。

  改革开放30年是大柴旦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30年。1978年到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在人口减少的情况下增长5.51倍。30年前,一年四季萝卜、白菜、土豆;衣着款式单一,颜色单调,还要缝缝补补;土坯房,生火炉,乌烟瘴气;挤班车,抢座位,灰头土脸……现如今,吃得丰盛,讲究营养;穿着多样、色彩丰富;住着楼房、烧着暖气,舒适洁净;出门便利,乘车随意,自驾出行司空见惯……养老、医疗、工伤、失业、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体系业已健全,改革的成果普惠全区百姓……(作者: 张胜利)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白菜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