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奔向春天》给农民工以鼓舞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6日09:52  新安晚报

  本报讯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我们感觉这个岁末有点“冷”。珠三角、长三角的一些企业减薪、裁员之际,我省的外出农民工生存状态如何?提前返乡的农民工们,此刻又在家乡做什么?昨天,本报推出的大型策划《奔向春天——’08岁末安徽农民工调查》,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和讨论。省内知名专家、学者、人大代表纷纷表示,这组气势不凡、及时鼓舞的报道彰显了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感,体现出媒体的人文关怀,更是坚定了返乡农民工的信心。

  新闻敏感源自责任感

  “‘奔向春天’这组新闻报道做得很好。”昨天,安徽省社科院社会学所教授方金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组报道准确把握了当下的社会热点问题,体现了媒体的观察和思考。

  在方教授看来,新安晚报在操作这一新闻策划中所表现出来的新闻敏感,来源于一个主流媒体应有的社会责任感。作为社会学研究领域的专家,方教授表示,由金融危机引发的外出农民工返乡不仅是个经济问题,同样是个社会问题。

  方教授表示,从报纸上展现的内容来看,这组策划有丰富可感的样本。记者分兵三路,在一线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而报道又没有止于这些样本。方教授认为,专家的访谈、政府部门的对话,拓展了策划推进的空间,这组策划的适时推出,必然会引起政府部门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重磅策划“立地顶天”

  “这组大手笔策划,非常震撼。”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系副主任、教授沈正赋对本报这组报道予以高度评价。

  在沈教授看来,这组策划好就好在它实现了“立地顶天”。他表示,记者深入一线的采访,采得很“实”。因此,报道中所提供的样本将成为社会各界了解我省农民工在金融危机中生存状态的一个“窗口”,也因此能为政府部门做决策提供直接参考。“媒体,应该发挥这种上下沟通的职能。”

  沈教授说,“‘奔向春天’这组策划,开篇是调查,结合调查有专家破题的思路,收篇又有政府部门的回应,层次感分明。”他表示,这样新闻策划中的佳作,体现出新安晚报的综合实力,也代表了安徽媒体的高度。

  报道体现了民生情怀1993年,本报创刊伊始,就曾以“民工潮,时代潮”系列报道为农民工出省打工鼓与呼,在全国媒体中开先河。15年过去了,与当时的离乡潮不同,这一次出现的是金融风暴下的部分农民工返乡。“你们的报道非常有现实意义。”昨天,曾参与当年“民工潮”报道、现任安徽日报编委、高级编辑的周根苗看了本报报道后,表示这组报道抓住了社会热点,也结合了安徽实际,对政府部门和农民工自身都是非常有价值的报道。

  周根苗说,“报道鼓舞了大众,更是给返乡农民工指明了方向。”金融风暴总会过去,今后一定会好转的,而在这个时机推出返乡农民工的报道恰到好处,让处于困惑和悲伤中的农民工恢复信心,鼓舞了他们生存发展的勇气,体现了新安晚报一贯的民生情怀。

  农民工问题带到“两会”

  “今年我将结合你们这组返乡农民工报道,再进行深入调查,将返乡农民工的情况写成议案带上两会。”昨天,省人大代表、合肥公交集团驾驶员李祥斌告诉记者,作为我省惟一的农民工人大代表,理应在全省“两会”上多为农民工争取权益和保障。

  平常工作中,李祥斌开的是快速公交一号线,滨湖新区那边搞建设的农民工很多,他经常在工作之余与他们交谈,关注农民工的生存状态。李祥斌说,通过本报这组报道,将加深他对返乡农民工的了解,也更理解了很多农民工内心的挣扎和想法,在下月召开的全省“两会”上,打算把返乡农民工的心声带上去。

  (本报记者 陈哲 夏丽霞)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