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中产者的前世今生:从物质浮现走向精神存在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6日10:33  中国新闻网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中产者:信念的力量

  我们处在一个极剧变化的年代。在这样的年代里,中产阶层的崛起无疑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石。然而,究竟哪些人算是中产阶层呢?那些年薪十万、有车有房有职业理想、有社会关怀的人?

  我们在呼唤一个物质上实现“中产”的阶层尽快出现时,还必须期待他们实现精神上的“中产”。只有那些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行动能力、敢于为自己的尊严和权利去斗争的“中产阶层”,才是中国真正的希望。

  除了一些客观难题,我们现在所说的中产阶层的精神存在同样是一个瓶颈。如果我们也仅仅只知道“独善其身”,只关注如何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我们就会失去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精神意义。

  必须承认,中国已经有了庞大的中产阶层,但是只要有一天,我们的中产生活是以另一大群人的非中产生活为代价的,这就仍然不是一种理想的生活。

  美好的生存需要大批有目标有理想的中产者。

  中国中产者:从浮现走向精神存在

  中产阶级的标准从单纯的经济收入向包括职业在内的多重因素的转向发生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

  ★ 本刊特约撰稿/周晓虹

  你中产了吗?谁,我吗?

  是不是这话听起来耳熟?当然。仔细想来,这些年来,你可能不止一次回答过别人的这类问话,话题就是从你的钱袋子鼓起来后发生的那些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变化。

  看得见的变化包括你购买了宽大甚至有些奢侈的房子,学着邻居家的样子置了清一水的美克·美家,开上了原来想都不敢想的别克君威或宝马3系;你的妻子今天买了一件挡风的“伦敦雾”,明天又在想怎样攒钱买一个路易·威登。

  看不见的变化可能更多:你不仅大学早已毕业,而且也读完了MPA或EMBA;你关心自己社区的业主委员会的选举程序,也关心哪些人新当选为党或国家的领导人,当然更会关心2008年初的雪灾和紧随其后的汶川大地震;你还计划着或者再做些投资,或者在官场上再上个台阶,或者写本现在看的人越来越少的小说或干脆就没有人看的学术著作,你告诉自己人生不能闲着;当然,“熏陶”了30年,你也懂得了什么叫做品位:咖啡馆比茶馆常常更有品位,听歌剧比看电影也有品位,肖邦或莫扎特同样也比刘德华或“黑鸭子”有品位。

  你还不算“中产”吗?

  印度:5000卢比一样中产

  尽管中国的经济在30年中一直开着顺风车,它的年GDP从2650亿美金一路攀升到3.5万亿美金,2008年已经超过德国在这个世界上名列美国和日本之后。但不要忘记,它有13亿人口。用共和国总理的话来说,再大的成绩除以13亿都显得微不足道。那么,在一个人均GDP尚不过3000美金的国家中,如果你已经有了品质越来越好的住宅和一辆性能尚可的私家车,还有一份年收入在5万甚至10万元以上的稳定工作(这还没有包括你妻子或丈夫的收入),你当然已经中产。

  但你还是怀疑,你怎么一不小心弄了个中产是不是?在你的眼中,中产阶级,比如美国的中产阶级,都有自己的别墅(single house),一家起码也有两三辆车,冬天去佛罗里达,夏天去缅因度假什么的。

  你好像还记得,在那本著名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毛泽东说过,中国的中产阶级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你想到了荣毅仁;小资产阶级,比如作家张爱玲。无论是荣毅仁还是张爱玲,你好像都挨不上,所以你底气不足。

  2005年我去孟买访问,下榻的Heritage酒店有一个附设的餐厅。一天,和餐厅的经理聊天,问的是:“在印度,像你这样的经理算是中产阶层吗?”也许问话触及了自尊,彬彬有礼的经理觉得我有些白痴:“当然,你不知道印度是中产阶级国家吗?”联想到在飞往新德里的新加坡航班上看到一篇文章,说印度有7亿中产阶级,看来文章的作者确实是以全体印度人民的自信为基础的。

  更有意思的是,那位经理告诉我,印度中产阶级的月收入恰巧也是5000,最低限度2000也行。不过,这既不是人民币,更不是美元,而是卢比。3年前,5000卢比换1000人民币。也就是说,印度人民对中产阶级的标准并不苛求。

  [1]

 [1] [2] [3]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