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精耕细作说撩光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6日10:36  常州日报

  江南农耕录 / 张一农 文瞿丁子 图

  江南农村,大都人多田少,要在可耕地面积不大的土地上,养活众多的人口,就非得走精耕细作、提高单产的道路不可。这里单说给麦田撩光这一农活,就足可窥其一斑了。

  江南农民根据小麦耐旱怕涝的特性和本地气候、土质、水位等特点,逐渐摸索出了一套在稻田种植小麦的独特农艺。与北方种麦以整地保墑和掘井灌溉为主不同,江南小麦栽培技术体系则以排水防渍为主。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熟。农民对农事季节是十分看重,不敢马虎的。水稻从“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到“寒露捉早稻,霜降一齐倒”,收稻以后,随即要翻田种麦。要抓住从霜降到立冬这半个月时间,把麦子抢种下去。他们认为“立了冬,收把种”,“立冬种一瓮,来年收一捧”。麦子种毕,回过身来晒稻,碾米……经历这秋收冬藏的程序,稍事休整后,就要侍弄麦田了。

  种麦最要紧的是要开好排水沟,尤其是要开好横沟。“田边开条排水沟,旱年也有八成收”,“三麦田里开好沟,落雨落雪不用愁”,这些农谚都说明了种麦开沟的重要性。但这还不够,按照精耕细作的要求,“麦要好,踏三交”,“人要穿衣,麦要盖泥”,所谓踏三交、盖泥,就是指撩麦光。

  撩麦光,也叫撩麦沟。明代农学家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说:“冬月宜清理麦沟,令深直泻水,即春雨易泄,不浸麦根……锹土匀布畦上,沟泥既肥,麦根益深矣。”可见撩麦光是清除麦沟里的积土,便于雨雪后顺利泄水,也是把垅背上粗泥块缝隙填实,使麦田不至于受干冻之害。而撩光也要掌握季节,宜早不宜迟。民间俗称冬至撩光是“金沟”,大寒前是“银沟”,立春后为“水沟”。清沟拥土,要达到垅高沟深,泄水爽快,垄土燥,使小麦根系发育良好,幼苗生长健壮,并增强耐寒抗倒伏能力。所以常武地区的农民说:“腊月撩光麦苗齐,正月撩光还本利,二月撩光放狗屁。”

  寒冬腊月,朔风呼啸,种田人站在风口里用锄头左右开弓,从麦沟里把泥土撩上麦背,再用锄头将粗泥块用力敲碎,务必使泥土盖没麦苗,好比给它盖上一条棉皮。这样,撩过麦光的田,就好比人上理发店修面一样,原来胡子拉碴的,现在变得像白面书生了。笔直的麦沟,丰满的麦垅,微绿的麦苗,显得细气俊秀,看看也叫人舒服,无马虎粗糙之嫌,有描龙绣凤之功。

  从稻作文化到种麦技艺,这一整套精耕细作的过程,长期形成了江南农民家族亲缘的聚集,他们期盼安定祥和,厌恶动荡战乱,从而产生并建立一整套精神风尚,例如务实勤劳,节俭朴素,胸怀宽容,安居守土等等。当代农民,正是秉承了上述精神风尚,加上改革开放意识,又善于用科技文化来开发土地资源,让传统的精耕细作注入时代特色。如用大棚温室栽培反季节蔬菜,用无性繁殖法发展四时花卉,用嫁接良种发展林果等等,与前辈相比,一亩田可以抵到十亩八亩甚至更多的收益,这都是精耕细作在新时期的体现。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