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明清已现商业街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7日04:05  大洋网-广州日报

  

明清已现商业街
升平路。
明清已现商业街
曾经最繁华热闹的升平路现已显得很破旧了。
明清已现商业街
升平路上有很多百年老字号商铺。
明清已现商业街
升平路上有很多百年老字号商铺。
明清已现商业街
古老的筷子路。
明清已现商业街
升平路上的人气不减当年。

  策划:翁晓鹏、朱雯芳

  统筹:邓柱峰

  文字:邓柱峰、龙乐乐

  图:何波

  何为文脉?有人认为是文明演化过程中的历史血脉,也有人认为是文化传承的根源,要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就需要抓住这个地方的“文脉”。

  亲爱的读者,在您心中“文脉”的内涵是什么呢?而我们这三期系列报道中提到的街区又是否代表了佛山的“文脉”?除此,还有其他更有代表性的文脉吗?

  如果您有相关建议或与街区相关故事,可通过以下的方式联系我们,本报将选取其中精彩部分择日刊登,并奉上稿酬。同时,我们将摘取部分的观点进行深入报道,并请文化名家进行点评剖析。

  邮箱:gzrbfsz@21cn.com

  短信:13827722000

  热线:0757-83121866

  今日看点:

  品字街区:

  广佛水路成就明清商业重镇

  祖庙东华里:

  清朝开始就是佛山黄金地段

  佛山的名气鼎盛于明清,“四大名镇”的称号更为这个千年古镇的历史成就打下深深的烙印,而将佛山推向明清最繁华城镇最高殊荣的主因就是其繁华的商业。

  前两期,我们带读者走进禅城老城区的古代人居、文化环境,试图寻访古代佛山人生活的态度,而这一期,我们再次回到古代,为大家展现“四大名镇”古代繁华的商业,而这也正是现代佛山经济活跃的重要根源。

  品字街区:广佛水路成就明清商业重镇

  初冬的清晨,已经在升平路松桂里居住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梁伯如常来到雅园小食店叹早餐,白粥外加一碟牛肉肠是梁伯的最爱。

  “尝遍广佛等地的肠粉,还是喜欢这一家,升平路上的小食店每间都好有特色,新城区许多新开的食店都是无法比拟的。”升平路是佛山历史悠久的商业街,是“四大名镇”佛山的商业重要发源地。

  早在明清时代,这里就已经是万商云集的地方,四通八达的水路交通,骑楼下一个个商铺、茶楼、手工作坊,记录了这个城市昔日商贸的荣耀。

  站在中山桥上,眺望汾江朝阳,梁伯悠然地告诉记者,“我小时候的汾江比现在宽,江面上船很多,上上落落的客商都显得很忙,而当时我的祖辈还跟我说他们小时候的汾江更加繁忙,那种繁华是我无法想象的。”

  大约在400~500年前,佛山的汾江有如现在的东平水道,是一条宽阔的河道,也是中原人士往返广州的必经之地,数百年来河上百舸竞渡,商贾人士南来北往,繁华非常,一派清明上河图的景象。

  在汾江上,曾经有数不清的埠头供客、货上落,而包括升平路在内的品字街区正是过去汾江埠头集中之地,是佛山城市形成之初的商业中心之一。汾江也成为佛山理所当然的母亲河,因为它孕育了佛山的古代商业。

  记者走访:

  街区内老字号比新店铺多

  为了更真切地触摸历史,感受文脉,记者行走品字街区的路线决定从汾江河上的中山桥开始。

  黄昏时刻,站在中山桥上,看着正在缓缓流淌的汾江河,汾江落日的美景出现在记者面前,配上沿岸骑楼的古建筑群,真有点上海外滩、广州沙面的感觉。景色虽美,却难掩几分落寞。

  中山桥往南就是升平路,这里就是当年黄飞鸿与父亲卖艺的地方,两旁的骑楼建筑很有特色,有几分小广州的味道,不过由于年久失修以及缺乏整体保护,这些颇具特色的骑楼大多已经破败不堪,有的残缺、有的长满青苔、有的则被改建……

  在升平路到筷子路的途中,记者发现“老字号”这个有趣的名词经常出现,比如说“画像老字号”、“百年老字号”等。

  而其中最让人熟悉的要数得心斋、应记、大可以、雅园、天海等一大批老字号食家,它们分列街区两旁,食客基本都是本地老佛山。“这里是老城区的核心,既然是传统食品就应该在老城区继续占有一席之地,虽然我们现在已经有许多分店了。”应记面店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祖庙东华里:清朝开始就是佛山黄金地段

  有人说,没有到祖庙,就不算来过佛山。祖庙之于佛山有如埃菲尔铁塔之于巴黎,在佛山没有哪一个地理坐标比它更有权威,更有影响力。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的祖庙,近千年来历经20多次重建和扩建,现存有万福台、灵应牌坊、锦香池、钟鼓楼、三门、前殿、正殿、庆真楼等明清建筑,具有典型的岭南建筑风格。

  也许,到过祖庙的人会发现,祖庙供奉的是水神北帝,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但为何面前没有水呢?当地老人家说,早在1957年前,祖庙路地段其实有一条河涌,有千年历史的祖庙确实是面水而建。

  提到祖庙,不得不说其东面的东华里片区,这里曾经是佛山古代商业繁华之地,也是富商巨贾豪宅聚居之地,如今仍有大批雅致的岭南风格古建筑屹立在片区之内。

  “我的祖辈从清代开始在祖庙大街经商,后来在东华里一带购地建房,是那个时代佛山的黄金地段。”李先生的家族已经在东华里居住了好几代。

  记者走访:

  古代豪宅折射商业繁盛

  东华里位于福贤路,全长112米,原名“杨伍街”,以清初聚居此地的杨族和伍族姓氏命名,其后两族相继衰落,房产逐渐转卖给他姓,至清乾隆年间更名为“东华里”。这里是佛山昔日最繁华的区域,在清代时是官家富户居住的地方,四川总督骆秉章、一代富豪招雨田都曾在这里居住。而今日,当年轻一代已渐渐遗忘这古老所在时,佛山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旧城大改造规划直指祖庙东华里,东华里就这样又一次站到了时代的焦点之中。

  走进东华里的大门时,便能感受到不一样的气息。青麻石铺就的地板、水磨青砖砌成的墙身、手臂粗的木趟栊,镬耳式的建筑,高门大户。墙壁上那经历几百载风雨却仍然精致的雕刻,似乎还在昭示着主人曾经尊贵的身份。因为要进行旧城改造,东华里的老居民基本迁出,门口负责看守的保安或许是这古巷中唯一的人气。

  记者试图寻找一些老居民聊聊天,但沿街叩响几道木门都没回应,幸而拐过一个弯后,见到了一名返回收拾东西的老伯。

  “你们要看东华里,一定要慢慢走慢慢看,才能细细品味。因为旧城改造征地,现在东华里的老居民基本都走光啦,我也正收拾东西。”老伯说,原来从曾太公那一代开始,老伯的家族已在东华里居住了,到现在将近两百年。

  站在东华里的门口,看见冬日的阳光透过古旧的屋顶,在巷内投下斑驳影子。不知这沉淀多年的高宅,对未来有着怎样的等待?

  片区印象:

  旧记忆重燃婚庆新民俗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禅城区土生土长的佛山年轻人都会在新婚当日迎亲时多加一个环节,并慢慢成为一种新风俗,这就是到祖庙-东华里街区和品字街区转一圈。

  根据不成文的规定,这一圈是很有讲究的,通常是在男方接亲后,车队就先到祖庙路,在祖庙门前合影留念后,车队马上北上,按顺序进入莲花路、筷子路、锦华路、福禄路等,寓意早生贵子、荣华富贵、福寿年年。

  对此,原梁园馆藏部主任霍爟祥表示,这个做法其实在古代的祖庙和品字街片区已经有个别人这么做,因为当时商业繁荣,也就产生了如此有情调和地方特色的婚俗习惯。“如今全面兴起这个习俗大概是十一二年前,说明这个古代商业片区在老佛山心中还是很有分量的。”

  专家点评:

  商业兴起于明朝末年

  “佛山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在崇祯年间就有了比较大的发展。”中山大学古文献研究室研究员梁基文表示,佛山在明朝宣德年间工农业开始有了明显的发展,人民的生活逐渐富庶了起来,到崇祯年间,商业也比较发达了。

  据梁基文介绍,佛山商业的起源地是在品字街区,后来随着佛山“开马路”的进程,商业逐渐向祖庙地区转移,到民国初年,福贤路就已经发展起来了。

  “从品字街到祖庙,再到现在的人民路和东方广场,佛山商业的发展基本上可以连成一条线,是有脉络可循的。”梁基文说道。

  专家建议:

  商业街两边

  现存的建筑可适当复原

  关于品字街区的布局,霍爟祥表示,应该对商业街两边的现存建筑进行适当的复原,有的还要处理。

  “而且,可以考虑将南北贯通,就是说从中山桥开始,通过福宁路福贤路,最后连到普君墟。对沿岸的建筑都可以仿照东华里进行修缮。”霍爟祥指出。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