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农民工子弟上学更容易了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7日05:24  大河网-河南日报

  本报讯 (记者郎志慧)易本耀现在很有成就感。

  在北京办农民工子弟学校14年了,来自全国20多个省份的3万多农民工子弟,在他和妻子李素梅的学校接受了义务教育,有的孩子还考上了名牌大学。

  而本报1996年12月14日报道夫妇俩时,学校才刚刚两岁多,200多个孩子。

  “14年,冰炭同炉啊!”易本耀感慨万千。当初,从五棵松菜地里“长”出来的学校因城市快速发展“一星期搬过三次家”,因城乡二元体制和户籍制度下观念的陈旧,曾遭遇停办。

  “庄稼误了农时收成不好。如果坐等政策,孩子就耽误了。”易本耀承认,当初办学是谋生手段,但第一次要被取缔时,哭声一片,“像割心”,他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所以,虽有过15天掉20斤肉的艰难,却依然坚持。

  独木难支。易本耀说,“社会是把大伞,为农民工子弟学校遮风挡雨”:国内较早关注农民工问题的专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赵树凯偶然发现了易本耀最初的“窝棚”学校,并视之为改革开放历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情,积极建议北京电视台报道。从此,京城300多所农民工子弟学校进入研究者、决策者视野,被称作“移民第二代”的农民工子弟教育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一份关注就是一份力量。”易本耀的学校自然受到关注最多。新华社、人民日报、河南日报等100多家媒体长期关注农民工子弟学校,多次采访他;学校几次三番面临被取缔时,新闻界老前辈范长江次子范东升和冰心女儿、原北京市人大代表吴青等奔走呼号;赵树凯、范东升促成华侨、中国扶贫基金会对学校的捐助;学校教师参加过赵树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史柏年教授为农民工子弟学校办的多期教师培训班……

  易本耀亲身感受到,1998年以来的多个文件对农民工子弟关爱越来越多,他越来越有“正义在胸,真理在手”的底气。

  最受鼓舞的是得到总理关怀。2003年教师节,温家宝总理到易本耀与教育部门联合办学的北京市玉泉路小学看望农民工子弟,在黑板上写下“同在蓝天下,共同快乐成长”;2004年“六一”前夕,易本耀的行知实验学校的孩子们应邀参加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的文艺演出,两名学生代表向温总理献花并坐在总理左右;2005年“六一”,学校向温家宝写信汇报工作,总理向“行知实验学校的师生们问好。”

  2007年央视春晚,行知实验学校的孩子们面对亿万观众响亮地喊出了全国几千万流动儿童的心声:“别人与我比父母,我和别人比明天。”

  现在,易本耀夫妇最欣慰的事儿是听到孩子们考上了大学。②6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