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三十年的记忆

  三十年前,村子里的人们依旧是刀耕火种,守着一亩三分地,艰辛地生存着。我的家是一间用竹子搭的架子,外用泥巴涂的房子。家境贫困,读书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奢望。幼小的我向往那朗朗的读书声,而更多的是我在田野里放牛或者锄草的身影。我不知道大山外是不是还是大山?也不知道北京是什么样子?我只知道站在山顶可以望得更远。

  三十年前,村庄的夜很静。空阔的山间只有夜莺在歌唱或是突然几声吓人的鸟叫声回荡。村里三两盏茶油灯孤独地亮着。知道“电”字,是从电影里看到的,旧上海绚丽的灯光萦绕,我曾经目瞪口呆地望着那各式各样美丽的灯。那时电灯,在我们村子只是个永远的梦。1985年,村子终于迎来了电,它温暖了山里人的心,夜已不再可怕。记得第一次进城,我看到城里的孩子拿着冰淇淋津津有味地吃着,馋得我直流口水,可是母亲没有给我买,因为没有钱。后来我们村里也有了白糖冰棒,虽比不上城里面的冰淇淋,但已是村里孩子最美的零食了。

  三十年前,村里通向外面的路是一条山间羊肠小道。从山脚到山顶走路需要三个多小时。记得有次赶集,天还没有亮我和母亲打着点燃的篙耙行走在路上,不知道走了多少个小时才到了集市。母亲卖东西,我就坐在那打盹。醒来时我已趴在母亲背上,天空繁星点点,照着我们回家的路。我读初中时,政府出资,村里面出劳动力修建了进村的柏油马路。大山里面源源不断的山货进了城里的货架。每到蔬菜、瓜果收获的季节,村里的晒谷场总有长长的车队在那等待。现在村子里装上了电话,手机和电脑也在逐渐增加,村里随处可以听到“叮铃铃”的铃声。

  三十年很短,在历史的长河中如白驹过隙般一瞬间。而今村庄有了许多小洋楼,我家也建起了平房,不再过着那种天上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的日子。村庄更像一个小城镇——超市、网吧、医院、车站应有尽有。

  记得读初中,我每次回学校的时候,母亲没有钱给我,总要给我做一包苞谷粑。苞谷粑成了我那三年不可磨灭的记忆。去年过年,我央求母亲再做一次苞谷粑,父亲却笑着说,现在都过上好日子了,还做么子苞谷粑呢?面对一桌子美味佳肴,我突然有种想哭的感觉,是的,那种日子已经离我远去了。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