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沪上荧屏讲述“百年世博梦”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7日12:30  新闻晚报

  

沪上荧屏讲述“百年世博梦”

  1910年陆士谔在小说 《新中国》里幻想100年后在上海举办博览会

  □晚报记者 于音报道

  为了迎接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召开,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与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联合制作了六集电视纪录片《百年世博梦》,该纪录片将从今天起在新闻综合频道播出六天。 157年前,世博会因何而诞生,又怎样历经战乱和动荡走到今天?中国与世博会有怎样的渊源,中国如何迎接2010年上海世博会?在上海世博会倒计时500天之际,观众可以在荧屏上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百年世博梦》邀请曾为央视《大国崛起》、《复兴之路》担任艺术总监的康健宁出任总导演,指导文稿撰写、前期拍摄、后期制作的各个环节。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钱乘旦、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时龄、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等专家,应邀担任该片的学术顾问,从不同的专业角度对各集脚本提出意见和建议,对节目的专业水准提供了重要保证。

  《百年世博梦》以1851年英国万国工业产品博览会为起点,全面介绍世博会的起源、发展及其功能的演变,从古典时期的单纯展示技术发明转向现代的理念探讨、主题演绎。同时,本片对中国与这一世界盛会的关系进行了生动展示,包括中国在改革开放后重返世博舞台、几代国家领导人对世博事业的大力支持、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申办历程、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意义、以及中国为举办一次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作出的努力等。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与世博会紧密相关、又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也在《百年世博梦》中首次展现。清末上海,一位名叫陆士谔的小说家,在他的幻想作品《新中国》里,虚构了上海浦东举办世界博览会的情形,甚至连黄浦江大桥他也赋予了具体形象,成为人们参观世博会的必经之路。 《新中国》问世的那一年是1910年,整整一百年后,上海将迎来举世瞩目的世博会,如此灵验的“百年预言”,也成为《百年世博梦》的重要线索。

  《百年世博梦》还以大历史的视角,梳理世博会与人类文明进程的关系。 1939年纽约世博会上,科学家爱因斯坦给5000年后的人类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反思了科学和人类命运,表达了对经济危机和战争的担忧。而从1939年开始,世博会也形成一项充满创意的传统——埋放时间胶囊,一种特制的容器。在那一年,爱因斯坦的信,和电动剃须刀、电话等凝聚人类智慧的物品,被放入时间胶囊,埋在了世博会园区的地下。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