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关爱月嫂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7日15:31  新民晚报

  邵宁

  昨天本报焦点版刊发了《3名月嫂为啥会“过劳死”》的报道,使得这一特殊群体的生存状况进入人们的视线。

  月嫂是一个全新的职业。1998年,本报在上海媒体中率先报道了市总工会和劳动部门为了推动下岗女工再就业开展母婴护理培训的新闻。十年间,这一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迅猛。现在,生孩子请月嫂已是寻常事。据统计,上海每年出生婴儿约15万,其中约三分之一的家庭聘请月嫂。也就是说,2万多名月嫂每年要为五六万家庭提供月子照料服务,对社会的贡献不能算小。

  月嫂是又一个特殊的劳动者群体。她们以个体为单位,分散在各个家庭中就业,因此受到的关注很少。目前,上海的家政服务行业协会还未成立,不同的家政公司、月嫂公司的管理各不相同,月嫂流动性也很大。但这不应成为月嫂游离于法律保护之外的理由。

  目前,有很多实际问题亟待解决。比如,月嫂的劳动强度究竟该多大?工资究竟多少才合理?再比如技能培训,要获得劳动部门颁发的上岗证必须经过有资质机构的培训,140多课时外加实训。但是,也有一些家政公司自己搞“培训”,时间只有两三天,让新手看看录像,然后在买来的证书上盖上公司的章就结束了。这岂不是对用户不负责任?

  又如,怎样才能保证月嫂的休息权,避免“过劳死”悲剧再度发生?将“做六休一”写到合同中,是一个好办法。不过,月嫂中有大量的外来女性,家不在上海,如果“做六休一”,休息天能到哪里去呢?

  我忽然想起了香港的菲佣。她们也都是背井离乡到香港从事家政服务的女性。听说每到周六、周日,香港的公园、绿地都可以看到一群群的菲佣,她们操着家乡话在一起大声聊天,尽情欢笑,分享自己带来的食物……这也成为香港的一道风景线。

  那么,各级妇联、工会组织以及社区,能否给这一女性群体多一些关爱,关心一下她们的健康状况和精神状态?在居委会、公园开设“月嫂之家”之类的活动点,让月嫂来休息一下,放松心情?

  [本文上海电台今天下午4时半在《晚报大家听》(中波990、调频93.4)同步播出]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