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入九遇寒潮 或有雨夹雪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8日02:50  现代快报

  

入九遇寒潮或有雨夹雪
-8℃

  下周一南京恐现40年同期最冷天,届时江苏将发布寒潮警报

  寒潮降温10℃,南京最低-8℃

  省气象台预计,21日起,也就是星期天进入“冬至”那一天起,将有一股强冷空气自北向南影响江苏省。20日至21日白天,南京会有一次弱降水过程,不排除雨夹雪的可能。21日白天南京将出现5-6级阵风7级的东北大风,气温降幅将达10-14℃以上。22日、23日早晨的最低气温将达到-6℃至-8℃,并会出现大面积的冰冻。

  届时省气象台将发布今年第三次寒潮警报,并建议有关部门注意,强降温和大风会给在田作物和农业设施造成危害,江苏近海、长江、太湖、洪泽湖的航运交通要注意防风,南京市民也要做好防寒防风准备。

  -8℃,40年同期最冷天

  上一次寒潮,南京最低气温降至-6.4℃,玄武湖湖面上结了薄薄一层冰。仅仅10多天之后,新一轮寒潮卷土重来,即将冲击更低气温-8℃。-8℃有多冷?今年年初大雪纷飞,2月4日南京出现了当时最低气温-8.5℃,这是50年以来2月份气温最低点。除此之外,2000年以来,南京再没有气温低于-8℃的记录。如果22日气温真如预报所说,达到-8℃,那么这将仅次于1969年的-8.5℃,和1960年的-8.3℃,成为1957年以来12月中旬“最低气温排行榜”的第三名。

  冰冻预计将持续三天

  与上一次寒潮不同的是,这次冰冻时间可能会更长,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尹东屏告诉记者,-6.4℃的那次寒潮,南京冰冻时间为两天,这次预计为三天。与众不同的是,上次寒潮影响中,南京白天的气温始终在5℃以上,而这次寒潮过后,南京白天可能更为阴冷,只有大约0℃左右,因此市民感觉更为寒冷。

  今年寒潮怎么特别多?

  这是两个月中发生的第三次寒潮了,在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气象专家介绍,全球变暖后全国性寒潮频次明显减少,平均每年冬春季发生的全国性寒潮仅为1.1个。如此看来,今年寒潮多绝对是异常的。省气象台副台长魏建苏告诉记者,其实也不奇怪,一方面冬季暖和了,寒潮自然少了,但另外一方面,全球变暖也搞坏了寒潮的“周期”规律,寒潮是变暖的一个“集中爆发”,爆发一次往往能量极大。

  南京会下雪吗?

  这次强寒潮影响后,南京会有一次弱降雨天气,这会形成南京今年冬季第一次降雪吗?魏建苏说,形成降雪的要求是,近地面温度不能高于1℃,并且上空有雨水过程。预计这次降雨的时间在20日下午至21日白天,而降温则从21日白天才开始。因此这次寒潮过程中,南京有雪的可能性很小。如果降雨云能在南京上空停留的时间较长,而降温的速度又比较快,市民才可能看见雨夹雪。从目前形势判断,南京降水的几率比较大。快报记者 刘峻

  [气象大势]

  全球变暖趋势仍在持续

  据新华社电 世界气象组织16日在此间公布年度报告说,即将结束的2008年很可能是自1850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第十个最热的年份,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仍在持续。

  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海洋和陆地表面的温度估计比1961年至1990年的平均温度14℃高出0.31℃。而北冰洋的冰雪覆盖范围降至自1979年卫星测量以来的第二个最低点;同时,2008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世界许多地方出现了洪灾、严重和持续干旱、冰雪风暴、热浪和寒潮等极端天气。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雅罗在16日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指出,所有比2008年热的年份都集中在过去12年里,这再次证明了全球变暖的趋势。雅罗预计2009年可能不会发生“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现象。

  -8℃,这是南京自1969年以来同期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低温,而这个气温可能出现在下周一、周二的早晨。目前,北方一股寒潮已经南下,预计这个星期天,也就是“冬至”当天开始影响江苏,可谓“进九”就遇寒潮。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江苏的冬季很像一个坏脾气的青春期孩子,容易走向“极端”。省气象台副台长魏建苏告诉记者,这就是今年冬天很不正常的地方,气温振幅极大。同时还发现,南京这个冬季异常干燥。

  星期天,南京又将迎来大降温快报记者 顾炜 摄

  [具体预报]

  21日将有一股强冷空气自北向南影响江苏,江苏将先后出现东北大风:陆地上6~8级,江湖河面上8级,海上9~10级,气温会明显下降,降温幅度可达10~14℃,预计22日到23日的最低温度为:淮北地区-9~-10℃,本省东南部地区-4~-5℃,其他地区-6~-9℃,全省有冰冻。预计20日到21日江苏省自北向南会有一次弱降水过程。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