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8日03:57  钱江晚报

  2009年是中国经济充满挑战和蕴育机遇的一年。一方面,美国金融危机扩散与全球经济下行,使中国经济发展面临许多不利因素和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世界经济调整和中国经济增速趋缓,使中国可以利用这一时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改善要素供给条件,理顺各种经济关系,从而为平稳较快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一、2009年

  中国经济发展条件分析

  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表明,经济增长受发展条件的约束。外部环境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与经济全球化水平以及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增长的关联度正相关。内部环境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一个国家经济环境的变化是与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互动的,外部经济环境的恶化会引致内部经济环境的紧缩。

  世界经济调整与中国产业结构转型

  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面临十分复杂与严竣的局面,其主要原因是:由美国金融危机深化和世界经济调整所带来的外部环境恶化,以及由外部环境恶化引致的中国经济紧缩和产业结构失衡矛盾的凸显。

  美国金融危机被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称为百年一遇,其表象是由次贷危机引致的信用危机,而实质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美国实体经济萎缩与虚拟经济膨胀所导致的金融泡沫破裂。金融泡沫破裂的后果之一,是大量持有金融衍生品的美国及国际金融机构,因金融衍生品价格大幅贬值而蒙受重大损失。由此引发的金融机构倒闭浪潮,使银行间信用以及金融机构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信用大幅萎缩,从而出现全球流动性紧缩现象。当经济的血液——资金,因金融危机而出现大量流失和严重梗阻时,生产者得不到应有的贷款,消费者收入减少、消费环境恶化而不得不减少消费需求,从而导致企业利润大幅减少和失业人群的不断增加,经济衰退因此而不可避免。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其经济与贸易总量居世界首位。美国又是一个消费主导型经济体,消费占美国GDP的80%。美国综合国力的强大,以及美元作为世界主要储备与结算货币的特殊地位,使美国可以通过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的扩张,通过庞大的信用消费来吸纳世界上多余的储蓄与商品,而这正是中国出口型经济赖以发展的主要外部条件。然而,对中国经济发展而言,主要出口地国家与地区因受美国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调整的深刻影响,经济增长和进口需求不断下降时,一定程度上也必然导致中国产品出口增幅下降和出口经济的相对萎缩。

  新世纪以来,在经济全球化推动下,在以美国为首发达国家进口需求扩张的刺激下,中国的出口经济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高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然而,出口经济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庞大规模,在世界经济调整与出口快速下降的趋势下,迅速转换为大量过剩产能。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大量外向型中小企业,正面临着出口需求的快速下滑、生产难以为继的困难局面。由于世界经济调整的深度和持续时间可能超出市场预期,国内消费需求的扩大又有一个过程,因而2009年中国出口经济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产能过剩的问题,恐怕不易解决。由此带来的企业利润下滑以及职工就业和收入下降,又会影响国内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

  房地产是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2000年以来,中国房地产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进入上升轨道。经济增长和过多的流动性,推动房产需求的持续增长和房地产业规模的快速扩张。由此带动了相关产业,包括钢铁、水泥、建材、建筑和家电等的发展。然而,当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而导致次贷危机时,中国不断走高的房地产价格和不断扩张的房地产规模,使得房地产业步入了一种“发展难以为继、调整又不堪承受”的窘境。

  总之,由美国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调整所带来的外部环境恶化,使中国产品出口以及出口经济面临增幅放缓、利润下降的不利局面。同时,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房地产业产能过剩为主要特征的产业结构失衡矛盾,正在影响中国的经济均衡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国经济的成长空间和发展动力

  2009年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因素依然向好。这首先反映在由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发展空间上。从历史经验看,工业化一般要经历轻工业→重工业→高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和服务业为主体的三个发展阶段。中国目前处在重化工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重化工业具有资金和技术密集的特点,对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从城市化水平看,目前中国的城市化率约在50%,虽然由于农村人口众多,而难以达到发达国家80%以上的城市化水平,但中国的城市化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城市化水平提高,不仅会拉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还能推动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国际经验表明,在工业化、城市化的中后期,由于产业升级和城市人口规模扩大,经济一般都处于加速发展阶段。显然,工业化城市化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依然充沛,它们为2009年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供了根本支撑。

  发展经验表明,经济发展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配置条件和能力,决定资源配置条件与能力的基本因素是人力资源、资金资源和自然资源的结构与供给状况。中国人力资源丰富,不仅一般劳动力供给充裕,劳动力成本低廉,而且劳动者素质也在逐步提高,有利于发展人力资本型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体现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经济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中国经济发展因此而具有明显的人口红利效应。

  改革开放30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持续增长,使中国由一个资金短缺的国家转变为了一个民间储蓄不断增加、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外汇储备高居世界榜首、资本积累持续提高的资金充裕型经济体。这为中国扩大内需和产业升级提供了相对充裕的资金保障。

  相比较而言,自然资源尤其是能源和矿产等工业基础资源短缺,是中国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约束因素。2003年以来,由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和世界经济复苏,国际市场能源与矿产等资源品供求关系紧张,价格爆涨,导致中国企业资源品进口成本和国民经济发展边际成本的不断上升,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恶化。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和世界经济大幅调整,改变了国际市场能源和矿产等资源品的供求关系,加之美元汇率走强,国际市场资源品价格爆跌。这对于资源短缺而需求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而言,是增加战略物资储备,缓解能源与矿产等工业基础资源供给和价格约束的难得机遇。

  2009年,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人力资源和资金资源优势依然存在,自然资源供给条件和价格水平将会得到明显改善。资源配置条件的变化,不仅有利于降低中国企业的经营成本与国民经济增长的边际成本,也有助于控制资源品价格大幅上涨所带来的CPI和PPI的普遍上涨。同时,价格总体水平的下降有利于中央政府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二、2009年

  中国经济增长三大因素分析

  2009年世界经济总体上将处于下行过程,这使得中国经济具有外生性调整的特点。同时,由于中国经济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中后期,具有规模扩张和结构升级的特点,加之资源配置条件改善,经济的成长空间广阔,发展动力充沛。在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刺激下,2009年中国经济运行将呈平滑调整态势,经济增长水平会低于潜在增长率而保持在8%左右,同时CPI和PPI将处于3%左右的较低水平,经济结构有望得到进一步改善。影响经济增长的出口、投资和消费三大因素,将呈以下发展态势:

  出口增幅较大下降

  改革开放以来,产品出口和出口经济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出口占GDP比重三分之一,中国经济因此被认为是出口导向型经济。出口在中国经济发展中之所以十分重要,是因为中国曾经是个资本短缺的国家,需要通过扩大出口来积累资本。同时,中国储蓄率高,消费率低,需要通过产品出口来平衡投资率高所形成的过剩产能。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由于中国具有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成本优势,加之国内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吸引跨国公司纷纷到中国投资。FDI(编者注:外商直接投资)大量流入使中国成为世界制造大国和产品出品大国,出口经济的繁荣为中国带来了大量贸易盈余,不断增加的外汇储备和强劲的经济增长。与之相应,中国经济增长已走上了出口依赖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过度扩张的发展路径。正因为此,外部环境的任何变动都会通过影响出口而扰动中国经济增长。

  2009年,美国金融危机与世界经济调整仍将延续,全球经济增长率可能将放缓至1-2%之间。由于本次金融危机百年一遇,经济调整幅度深、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国际贸易萎缩与中国出口形势严峻是不可避免的。当然,对中国产品需求的地区和结构差别依然存在。对中国出口产品需求的种类,能够接受的价格水平等,都需要政府和企业审时度势,及时应变。

  基于上述变化,中央政府从2008年下半年起就陆续出台了推动中国产品出口的相关优惠政策,包括放松产品出口管制,调整出口产品退税率,鼓励企业调整出口的产品结构和地区结构,扩大贸易合作伙伴等。这些举措有助于提高中国产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将会在2009年进一步发挥其效应。中国出口企业正在积极调整产品结构、贸易结构和地区结构,这些措施将有利于出口企业在2009年提高自身产品的出口能力。

  2009年一个值得重视的新现象是,随着美国民主党政府1月份上台,新的经济、投资与贸易政策将有可能影响乃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现有国际经济、投资和贸易格局。奥巴马在美国总统竞选中的经济政策主张之一,是要对跨国公司海外投资加征税收,其目的主要在于将跨国公司海外投资吸引回美国国内,以振兴美国实体经济,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事实上,奥巴马已在2008年11月下旬提出了5000至700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以及增加250万个就业岗位的设想。这也是国际普遍担心世界经济调整有可能带来新的贸易保护主义的缘由之一。

  因而,2009年中国产品出口的新变数是FDI的流向可能变化,并导致加工贸易出口的进一步下降。尽管从全球经济和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来说,美国减少贸易赤字与中国降低贸易盈余是互动与必须的;但必须避免出口过快过大下降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2009年中国需要采取相应措施,以扩大内需来平滑出口过快下降与出口型经济的过大调整。当然,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出口下降与出口型经济调整,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中国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

  投资规模有所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中一个明显特点是投资率偏高。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居民储蓄率高,消费率低,过多的储蓄必然会转化为大量的投资;另一方面投资对于拉动GDP增长效果最为明显,也因此成为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刺激经济与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换言之,中国经济基本上是投资驱动型经济。

  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面临出口增幅急剧下降,社会消费相对疲软的不利局面。扩大内需成为保持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必然选择。历史经验表明,在经济调整时期,由于就业与收入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居民消费倾向下降,因此扩大投资对于拉动经济增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投资主体是企业。然而,经济调整期的产业发展和企业经营,通常都会面临需求下降和资金短缺,出现投资下降的状况。尤其是中国的房地产业,经过多年发展业已处于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价格高企的状态。全国性房地产业调整势在必行,成为影响2009年投资与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中国人民银行《2008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显示,2008年前三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约4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4.9%,商品房销售额约1.6万亿元,同比下降15%。房地产调整不仅使得本业及相关产业投资萎缩,还使得土地出让金大幅下降,从而弱化地方政府的投资能力,强化全社会投资紧缩效应。由于经济调整期企业投资能力和投资偏好下降,因而以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将是扩大投资的有效方式。

  鉴于美国金融危机与世界经济调整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有可能扩散与深化,中国政府已出台了刺激经济的“十大措施”。中央政府在2010年底之前将投资4万亿元,地方政府也迅速跟进,到10月底各地政府计划投资规模已高达18万亿元。历史经验表明,政府投资启动快,力度强,对拉动经济增长的成效是十分显著的。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