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在拆迁中打造学习型团队

  ■记者 李茗 方斌锋

  在汉城街道走村串户采访,谈及征地拆迁工作,许多人都有同感:汉城街道的干部,任务面前,斗志昂扬,勇争第一;困难面前,迎难创新,百折不挠;成绩面前,永不自满,追求卓越。这种令人赞叹的“亮剑”精神使人感动,耐人寻味。

  汉城街道办事处主任傅选利,自始至终指挥组织北客站建设汉城段征地拆迁工作。他深有感触地对我们讲道:“汉城有42个行政村,既有繁重的农村工作要搞,又有新的城市工作要干,还要承担大量的市政项目建设的服务工作,在这种局势下,要攻克乡镇、街道征地拆迁‘第一难’,没有一支团结有力、能打硬仗、勇于创新的干部队伍是不行的!”

  出路在于思路。汉城街道北客站建设征地拆迁领导小组成立后,街道首先把主攻方向放在打造学习型团队上。学习型团队的鲜明特色是,团队成员共同描绘发展愿景并为之自觉奋斗。汉城街道领导深谙其意,在每次街、村干部会上,逢会就和大家一起探讨北客站建设问题。逐渐形成了一种共识:拿下征地拆迁,为“世界一流、亚洲第一”的西安铁路北客站建设铺就先遣之路;改变北客站沿线农村群众的生存、生活环境,使子孙享受到现代城市文明;以农村变社区为龙头,助推未央城市化进程,为提速建设城市新生活示范区做贡献——这成为大家对北客站建设拆迁愿景的描绘。

  共同的愿景描绘所激发的神圣使命感,首先让街道党工委一班人自觉地团结起来,孕育战斗力。在北客站征地拆迁办组建时,街道各分管领导主动打破“条条框框”,只要北客站建设拆迁需要,在用人上“点谁给谁”,为拆迁办迅速聚集了一批精兵强将;研究部署拆迁工作时,街道班子成员人人开动脑筋,出主意、想办法,不以职务高低决定方法取舍,“谁说得对,就按谁的办”;每遇重大“战役”,党政一把手必定提前沟通,共同决定方法策略,相互配合打好“协作战”,克难攻坚的关键时候,街道领导冲在第一线,站到矛盾的最前沿,遇到问题事不过夜。领导班子团结“干事”的氛围感染了街村干部,使全街上下形成了“一心谋事搞拆迁”、“凝神聚力干工作”的良好局面。每到评估签协议的紧要关头,不仅领导干部、拆迁包户干部以昂扬的激情忘我工作,就连机关二线的司机、后勤人员也主动请缨“参战”。

  8月的一天清晨, 街道决定对某拆迁村开始签订拆迁协议。临出发前,包村干部从该村反馈来消息:个别村民因欲强揽工程而纠集亲属以拆迁补偿标准过低为由,要阻拦评估组进村。街道领导向各包户组发出动员令:我们是为老百姓办好事,一个人都不能退缩。80多名机关干部一呼群应。在街道领导的带领下兵分几路,向村里进发。面对20多户村民堵路闹事,一部分干部有理有节做说服教育工作,另一部分干部分头带领评估组入户开展评估。闹事的人看到目的没有达到,又到设在村委会的协议签订点,拔掉电脑电源,关掉办公室大门。为不影响工作,工作人员将电脑搬进一名村干部家中继续工作。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当天傍晚,闹事的人又用垃圾封堵了进村路,并放言要进行越级上访。晚上10点多得知这一消息,街道主要领导和拆迁办负责人连夜商讨应对办法,直到凌晨2、3点。“绝不能让歪风邪气妨碍拆迁工作”,他们决定调遣精兵强将100多人,强势攻关。第二天早上七点钟,各路人马准时抵达现场,指挥推土机清除路障。闹事的人自知理亏,悄悄离去。协议签订顺利进行,8天签订协议136户。

  建设学习型团队的核心在于创新。汉城街道在对待干部上,不仅用共同愿景唤起他们工作的自觉性,更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发展人,为他们提供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作为打造拆迁团队的根基。对北客站建设拆迁工作来说,拆迁办既是“指挥部”又是“先遣队”。选好拆迁办主任尤为重要。街道党工委相继考察了几名人选,经过充分探讨后认为:市容科长李建明敢干事、工作雷厉风行,为人公道、组织能力强,联系基层面广、善于和群众打交道,适合担任拆迁办负责人。面对街道党工委的信任,从未独自负责过重点工程的李建明表示:“组织给我这么好的平台和机会,让我实现自身价值,我累死都愿意。”他用行动践行自己的诺言。从上任那天起,他全身心投入到拆迁工作中,每天晚上12点前从未回过家,吃苦在一线、克难攻坚在一线、奉献在一线。7月的一天,烈日当头,李建明到拆迁工地督战,由于只顾着指挥拆除,一不小心脚被钢筋扎穿,血流不止湿透了鞋。为了尽快拆除剩余的房屋给北客站建设腾地,他只是让人找来酒精和药棉,草草包扎了一下就又继续投入工作。直到拆除完成后,他才到医院治疗。领导得知他受伤,让他住院治疗休息,他丢不下工作,到医院拿了药物就又回到单位,连续几天在办公室自己换药、打吊瓶,一天都不脱岗。

  和李建明一样,许多干部都把能为拆迁做贡献当作一种荣耀。在拆迁办,有几名退居二线的老科长,尽管已经“提拔无望”,但他们干起工作和年轻人一样卖力。在拆迁中被称为“定海神针”的李康民,不仅一个人包西二、西三两个村,还要负责在五个村子的大会小会上解释政策,在村里一住就是十余天。尽管爱人身体不好需要照顾,但他从没耽误过工作;张哲军三伏天里拿着尺子,几千亩地一尺一尺量,化解各类复杂矛盾,每天下来腰酸腿疼,但从来不叫累;王富奎、柯炳龙所包的西一村是北客站拆迁户的安置地,为了平稳快速完成该村拆迁任务,他们很少回家,在村里一呆就是一个多月,摸村情、解纠纷,为评估协议签订工作扫平障碍;包村干部耿文章因为村上矛盾在村里受足了委屈,但从没有一句抱怨;年轻女干部王燕荣、吕蒙经常需要加班到深夜,家里孩子小需要照顾,但她们从没向组织提出过;负责办公室工作的雷平每天第一个到办公室,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虽然父亲和爱人都有病,集中评估签协议时常常后半夜才能回家,但他从未因此请过假;配合经开区拆迁工作的王会元、赵保群、李栓柱都已年过半百,但从不叫苦,不喊累……

  300多天,他们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没有和亲戚朋友团聚的时间,不论晴天雨天,不论白天黑夜,就连地震期间,仍然坚持在拆迁的第一线。

  工作太忙,孩子顾不上管;回家太晚,家人顾不上照顾;说话太多,进门懒得开口……拆迁中生龙活虎的干部,没有少受家人的埋怨。为取得家属的谅解和支持,街道主要领导逐个慰问拆迁干部家属,并特意组织家属们到临潼疗养院,给她们集体道歉;“等这些重点工程建成,咱汉城大变样的时候,大家不会忘记,这军功章有我们的一半,也有你们的一半!”诚挚的话语,让家属们的抱怨、委屈一扫而光。她们成了拆迁干部忘我工作的最坚强后盾。

  汉城街道的干部真正把拆迁工作当成了实现自身价值的乐趣来干。他们不仅勇于奉献,也善于创新。拆迁村民签订协议的顺序直接决定他们选择安置房的顺序。为准确掌握信息,不出现偏差,拆迁办专门设立协议签订专线电话,村民刚一签完协议,第一时间就反馈到办公室登记在册。这条专线也成为领导掌握情况、分析问题、作出判断的信息来源。为让干部每天掌握各拆迁组协议签订动态,他们设置了情况进度反馈表,内容包括各拆迁组干部人数、所包户数、完成户数、完成率、当日新签户数和未完成户数等。每天进行排名,激发干部争胜心。“谁看自己排名靠后了,都不好意思。加班加点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

  经过近一年的砥砺,一支能打硬仗、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拆迁队伍在汉城逐渐成长、成熟。干部工作经验日益丰富,个个成了“谈判高手”、“算账高手”和“政策高手”,这个集体也被大家赞为是一个“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干事、特别能奉献”的集体。

  记者手记:

  新时期,政府到底应该如何提高执政能力?领导应该如何调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这是大家都在探讨的问题。

  汉城街道在拆迁工作中打造学习型团队的作法,启示我们:只要把完成工作目标和实现干部的自身价值有机结合起来,就能迸发出源源不断的内在驱动力。如何为基层干部搭建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激发其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每一个领导干部需要潜心钻研的一门学问。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