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循环 写在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成立三周年之际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8日07:16  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讯 2005年4月底,省长宋秀岩、时任副省长马建堂一行赴海西调研,首次提出柴达木资源“综合利用、有效配置、循环利用”的开发思路和争取首批进入国家循环经济试验区的设想。

  半月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听取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温总理在宋省长提出的柴达木发展思路上又加上了“永续发展”四个字。

  同年10月27日, 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批准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为国家首批循环经济产业试点园区。

  至此,作为全国面积最大的循环经济试验区,柴达木身披资源聚集、且组合好、类型全、品位高、产业关联度高的亮丽彩衣,欲在中国乃至世界循环经济的舞台上探索一种专业集成、投资集中、资源集约、效益集聚的工业经济发展新模式。

  毋庸讳言,在国家六部委首批设立的13家循环经济试验园区中,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还是个名副其实的新生儿。与多数早一二十年前就是对外开放试验区的其他园区相比,柴达木是在各方面基础还十分薄弱、工艺技术“瓶颈”制约尚未突破、多种条件还不完全具备的情况下“入围”的。更何况,直接从资源开发环节起步发展循环经济,面临诸多新的难题。但是,面对千载难逢的机遇,青海人已经等不起、等不及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起步的一年多时间里,柴达木人从统一思想到认识的深度与广度,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大解放,以——崭新的思路 编制高起点的规划

  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必需要站在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的角度思索、发展柴达木循环经济,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实施者需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主动地从制约科学发展的思维方式、措施办法、体制机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以思想的大解放,带动观念的大更新;以思想的大解放,拓展视野的大开阔;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事业的大发展。

  于是,政府层面、企业层面、社会层面学习循环经济、认识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的高潮涌动;人们的思想认识在开放与保守、创新与僵化、开拓与教条、自信与自卑的一次次碰撞、交融中逐步统一、升华。

  有项目就上、有回报就行的发展理念让位于科学编制规划、规范有序建设的理性发展观念;

  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各自为阵的狭隘单一利益观念在打破地区界限、全州一盘棋的集约发展观念面前逐步淡化;注重眼前、有商就招的急功近利观念被围绕延长产业链条和资源综合利用的挑商、选商行为所替代;破除了只有原矿才是资源的狭隘的资源观,循环的意识下树立起废矿、废水、废气等均是资源的新型资源观。

  ……

  思想观念的重大转变和精神面貌的焕然一新,使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深入人心,各个层面思循环、议循环、想循环、谋循环的意识更加自觉,行动更加迅速、思路更加开阔。

  根据柴达木的资源禀赋和区位特点,海西决策者们不断完善“依托交通干线,围绕优势资源,培育特色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一区四园”的工作思路,高标准、高规格、高水平地举办了“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专题研讨会”,“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论坛”,逐步在试验区发展思路、产业规划、项目布局等方面形成共识。两年来,委托国内最具实力的咨询机构,先后编制完成了《柴达木地区循环经济试验区实施方案》、《柴达木循环经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划》,以及格尔木、德令哈、乌兰、大柴旦四个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并且完成了《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水资源配置规划》以及格尔木市水资源、大柴旦地下水利用规划等。规划起点之高、系统性之强,在我省可谓惟一。

  同时,委托国内相关院所分别开展了联二脲等40个循环利用工业项目的可研、环评、初步设计等工作。通过充分研究论证和编制规划,使试验区发展思路更加清晰,产业链条更加系统完善,项目布局和地区分工更加科学合理,工作重点更加明确突出,总体上形成了比较系统、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工作方案和实施措施。

  深化对资源禀赋的研究,提高对国际国内经济趋势准确把握的水平,在全面认识现有产业基础的前提下,从资源综合开发,高效利用,循环发展入手,走——一条具有柴达木特色的产业调整之路

  这种场面,对于这个年龄层的人来说,记忆犹新。

  赤日炎炎下,风雪弥漫中,红旗指路,驼铃声声,荒凉沉寂的柴达木出现了新中国第一批地质勘探者,从那时起,英雄的地质工作者以“一卷行李一口锅,举着红旗战沙漠。渴了吃把昆仑雪,饿了啃口青稞馍”的壮志豪情,足迹踏遍了柴达木八百里瀚海。经过几代柴达木人50年的艰苦努力,随着矿产资源开发的渐行渐近,盐湖集团、锡铁山铅锌矿、格尔木炼油厂等一批骨干企业在盆地生根。毫无疑问,这些土生土长的资源型企业为柴达木和青海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由于思路、投入、技术、人才、管理等种种原因,柴达木的整体工业经济仍久久地徘徊在规模小、品种单一,工艺技术不先进、产业关联度不高的层面上。正如省政协副主席、海西州委书记罗朝阳所说:“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是在基础还十分薄弱、条件还不完全具备,准备尚不充分的情况下进行的。有些困难会比其他地区遇到的更为复杂,更为艰巨”。面对这种状况,柴达木经济循环试验区成立伊始,在一次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过程中,不断深化对资源禀赋和现有产业基础的研究,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进行大胆的尝试和有益的探索。在资源整合的前提下,从资源综合开发,高效利用,循环发展,产业拓展方面入手,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积极谋划了一批优势特色产业和项目,努力推动产业间的纵向延伸和横向融合。一区(试验区)四园的产业布局,正是这一理念的精确诠释。格尔木工业园区主要利用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盐湖、黑色及有色金属等资源,建设盐湖化工、石油天然气、冶金3个工业园区,建立盐化、石化、冶金产业链;德令哈工业园区利用石灰石和周边的盐、煤炭资源,重点发展纯碱、烧碱、氯化钙等盐碱化工产业,构建盐碱化产业链;乌兰工业园区利用天峻优质焦煤资源,重点发展焦炭等煤化工产业,构建煤焦化工产业链;大柴旦工业园则利用当地煤炭、盐湖等资源,构建煤化、盐化产业链。

  经过3年的努力,试验区产业结构调整已呈现良好有序的发展态势;现已建成西部大开发十大标志性重点工程——青海100万吨钾肥工程和格尔木炼油厂100万吨炼油、40万吨甲醇、金瑞矿业4.5万吨碳酸锂、青海碱业一期90万吨纯碱、乌兰煤化工等一批工业项目。正在建设的青海100万吨钾肥综合利用项目一期工程、二期工程、年产10万吨ADC发泡剂一体化工程、青海碱业二期纯碱、青海中信国安钾锂硼资源开发项目、庆华集团肯德可克500万吨铁矿开发、西豫公司格尔木10万吨粗铅冶炼等一批工业项目。

  大型骨干项目的稳步推进和原有产业的改造升级,使柴达木的产业结构有了历史性改变。目前,试验区已基本形成以电力、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开采为主的能源工业;以盐湖开发为主的盐化工业;以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采掘为主的冶炼采矿业;以焦化为主的煤化工业;以石棉、水泥生产为主的建材工业;以农副产品和中藏药为主的农畜产品加工业6大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产业间纵向延伸和横向融合的产业框架。

  以面向世界的眼光,以跳出青海的胸怀和胆略,高起点引进和创新国内外相关领域最前沿的技术、工艺,努力打造——循环产业的中国模式

  不论是在格尔木、德令哈、大柴旦、乌兰工业园区,还是在试验区内的工矿企业,记者随处都能感受到科技成果在这里产生的巨大能量,感受到柴达木人对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理解的是那样深刻,感受到他们对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创新是那样强烈与渴望。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无论是青海盐湖集团的盐湖综合利用工程、格尔木炼油厂炼油系统产品质量升级改造工程、锡铁山铅锌矿的采选工艺、庆华集团乌兰煤焦化设备装置,还是青海碱业的技术工艺流程,中信国安提锂技术及盐湖综合利用、青海煤业集团鱼卡矿区高海拔综合机械化开采装置等,整体工艺技术水平,都是国内乃至世界上最前沿的。就连员工人数不到100人的金峰实业有限公司,利用碱厂废液生产的回转窑无水球状氯化钙造粒技术,也是国内首例。较之规模更小的青海晶洁镁露科技有限公司用钾肥尾矿生产食用氯化镁,各项技术指标均优于产业标准和欧美国家相关指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试验区负责人告诉记者:柴达木矿产多为共生、伴生矿,“三废”也是多元素混合排放,在分离、提纯、综合利用方面工艺技术复杂,单一开发哪个都不符合综合开发利用和循环利用的要求。因此,如何走出一条有试验区特色的科技之路,是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经济能否“循环”的关键所在,也是能否努力走出他们所向往的一条中国特色、中国品牌、中国模式的循环产业发展之路的关键所在。

  柴达木人站在战略的高度,以面向世界的眼光,以跳出青海看试验区的胸怀和胆略,围绕循环经济这一重大的特殊命题,千方百计努力在技术工艺上与国内外先进水平接轨。一方面通过政府协调,企业参与、产学研有机结合,邀请国内相关学科领军人物,两次举办高水平的“中国柴达木产业发展论坛”,在专家学者建言献策的基础上,签订了12个科技项目协议;另一方面,结合试验区自身的工艺技术难题,瞄准世界上最先进的工艺技术,全力引进,为我所用。为增强试验区的科技支撑能力,3年来,试验区共资助科技3项经费4422.5万元,实施科技项目238个,在油气勘探开发加工、盐湖提锂、提硼、有色金属采选及废矿利用等方面共取得35项科技成果,20项成果达到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这些成果已在相关领域和行业成功运用,为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在“十一五”最后的两年里,试验区将以现有的石油天然气化工,盐湖化工、有色金属,煤炭等工业为基础,以盐湖资源综合利用为核心,将多种产业横向链接起来,初步构建起循环型工业体系链条。

  国家、省委、省政府对试验区的全力支持,试验区各级干部的共同努力,使柴达木盆地的软硬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奠定了——区域经济发展基础

  驱车穿越柴达木盆地,但见公路宽阔平坦,铁路通向天际,输电线路贯穿东西,通信四通八达,水利设施日益配套……

  如今的柴达木,基础设施建设今非昔比。试验区成立以来,省委、省政府下大力气改善试验区投资环境,在原有的基础上,实施了一批重大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项目。涩格天然气复线输气管道、青藏铁路西格段增建二线应急工程、乌兰焦化工业园铁路专用线、格尔木至老茫崖公路、315国道绿草山至黄瓜梁二级公路、215国道察尔汗至柴旦二级公路、湟源至德令哈至格尔木330千伏输变电工程、锡铁山至鱼卡及乌兰至德令哈二回110千伏输变电等项目建成投入使用;青藏铁路西格段电气化工程、德令哈至大柴旦和大柴旦至当金山二级公路、格尔木河和巴音河河道治理工程等开工建设;330千伏锡铁山至西台、110千伏西台至肯德可克输变电工程完成前期工作。同时,根据四个园区的专项规划,加大了对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试验区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长期困扰试验区发展的“瓶颈”制约得到缓解,为试验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基础设施的全面改善、项目建设的整体推进得益于国家,特别是省委、省政府的全力支持。三年来,省政府相继出台了《青海省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意见》、《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循环经济项目认定管理暂行办法》、《青海省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并按照国家发布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逐步建立健全了循环经济指标评价体系。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管委会成立伊始,管委会所在地海西州便对各项工作进行了细化,明确工作职责,落实编制,指定专人开展试验区日常工作。为了在各个层面上推动试验区的建设与发展,全州各市、县行委和四个园区都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形成了齐抓共管、全方位推动试验区建设的强大合力。在此基础上,以“探索发展新路、扩大开放开发、促进更大发展”为宗旨,邀请国家有关部委领导、知名教授、科技专家、省内外客商、新闻媒体等社会各界人士参加活动。一系列的推介洽谈、学术交流、成果展示、旅游观光和文化展示活动,全面展示了柴达木独特的资源优势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取得了巨大的收获。仅三届“柴推会”就签约项目153个,签订协议资金634.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17亿元。

  软、硬环境的改善,使许多外地客商到试验区后都能“进得来,站得稳,发展快”,一位浙江的投资商对记者这样说:“没想到这里的投资环境这么好!我决定扎根柴达木,当一个名副其实的柴达木人。”

  从2005年10月27日到今天,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已经走过了不平凡的3年。3年来试验区所取得的巨大成果、宝贵经验,都在向世人宣告,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土地上,树立起自信、开放、创新意识的青海,正在努力闯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功之路,在这条道路上,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也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借鉴。

  就在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成立三周年之际,传来了让所有青海人欢心鼓舞的特大喜讯:温家宝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支持青海等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柴达木循环经济再次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并将加快柴达木优势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循环经济试验区列为支持的重点。

  机遇孕育着希望。我们看到,与柴达木人一同走向未来的还有“十一五”地平线上那冉冉升起的、亮丽的循环经济之光。(作者:左西玲 刘建民 解丽娜)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成功 纯碱 化工 回报 会议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