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位宁乡人的“打洋工”记忆

  改革开放30年间,敢做敢为的长沙人,也敢闯世界。他说他不是长沙最早出外打洋工的人,但是宁乡县最早走出国门的人。他叫郭庆献。

  

一位宁乡人的“打洋工”记忆

  宁乡人郭庆献今年53岁,年轻时曾3次出国打工,这是他当年在德国一家中餐馆炒菜时的场景。

  记忆·感受

  “那年,县里为我一个人开了欢送会。”那是1984年,从株洲商业职校中专烹饪专业毕业的宁乡玉潭镇人郭庆献,凭着自己的好厨艺,被选派到中国驻中非共和国大使馆任中餐厨师。那年他29岁。

  两年后签证到期,他返回家乡。出国开了眼界、见了世面,1989年,他又收拾行李出了门,这次不是公派,而是自己出去打工,目的地是德国纽伦堡,一个叫名门酒家的酒楼。2000年,他第三次出国,同样是选择德国,不过是另一个城市,叫弗来堡。

  出国打工的理由有千种万种,但这个理由是少不了的:赚钱。“在德国名门酒家做时,我一个月的纯薪有3600马克,相当于1万元人民币。那时国内很多人的工资只有300多元一个月。”郭庆献到如今说起来,还流露出些许自豪。

  20年三次出国,虽说赚了钱,但郭庆献感觉在外打工并不好受。“有很多苦闷不为人知。硬要霸得蛮,才呆得下去。”首先是工作压力大。因为老板要花昂贵的代价,才能请到一个有资质的中国厨师,当然会让你拼命做事,偷不得半点懒。

  再就是语言障碍。身为厨师长的他,要调度老板雇来的匈牙利、孟加拉国、叙利亚等国的厨师,可谓难上加难。“只能用简单的德语进行沟通。”郭庆献告诉记者,有时干脆就用肢体语言或动作来表达。在国外,他最盼望的是周末。同在一座城市的老乡,可以一起坐一坐、扯扯谈,无异于最大的“心理按摩”。

  记忆·收获

  如今再回头看时,郭庆献说,出国不仅仅是赚了钱,更长了见识、学了东西。“思想上先人一着、行动上快人一拍。”每次回国后,他都有新动作。1986年回国后,他牵头创办了一个酒家,“那时改革开放才起步,在经营承包中,如何管理好一个饭店?我在国外的经历,让我应对未来的挑战时,有了信心;学到的管理模式也用上了。”1992年第二次回国时,他又投资5万元,在宁乡创办了一个名为“楚湘”的酒家,引领了当地饭店豪华装修、高雅包厢的新潮流。“那时候,菜单是写在黑板上的,没有现在常见的菜谱。我在楚湘推出了‘菜谱制’。”

  当酒店发展受到局限、市场竞争激烈时,他又选择了到国外去“充电”。这一去又是三年。2003年回国时,坐在从法兰克福飞往北京的国际航班上时,郭庆献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我已48岁了,还有没有机会再出去?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到现阶段,市场经济已逐渐成熟,体制改革纵深发展,面对未来,我是改行还是从事自己的老本行?”出飞机场时,他看到了一个巨型的广告牌——明日世界看东方。他心中一震。受此启发,回乡后,他成立了东方城商贸有限公司,并在县城开了一家叫“东方城”的饭店。

  记者和郭庆献聊天时,发现他对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很是关注,口里时不时迸出“经济体制改革”、“金融危机”等词。这,应当与他的出国打工经历,以及他所说的“阅历”密不可分。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