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钱生钱”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8日11:02  常州日报

  林凡的“工作”

  早上9:00,55岁的常州市民林凡就准时打开电脑,浏览财经资讯后,开始盯盘。虽然今年以来股市经历了深幅调整,林凡的账户资产也大幅缩水,但他仍然乐此不疲,炒股、理财已经完全融入了他的生活。

  林先生是常州最早一批股民,当时常州还没有证券营业部,他就赶上海,“每周一坐4点多的火车去,周六下午回常州。”当时没有交易软件,股市的走势和趋势,全要自己画图做功课。他买的第一只股票是“真空电子”,第一桶金是从“金杯汽车”上赚的。“那时候月工资只有一二百块,我一下子赚了2000多块,激动了好一阵呢。当时庆贺的方式是请大家吃面条。”

  1992年9月,常州市证券有限公司成立,从此打开了常州人在财富方面的想象力,在赚钱示范效应鼓动下,炒股与理财从少数人的觉悟,逐步变成多数人的觉醒。

  从去年开始,股海沉浮多年的林先生把自己的资产进行重新配置,一部分资金留着炒股,余下的分别买了基金、黄金、保险和银行理财产品。

  更多人的“钱生钱”

  30年前,市民收入来源单一,大多数人仅能糊口。1978年,常州城乡居民人均储蓄25元。而到200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19089元,其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分别占13.3%、0.9%、25.2%。收入水平的提高,使“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如果把当时摊派的国库券称为被动式理财,那么真正激发百姓财富欲望的则是股票。认购证暴涨、新股申购不败神话、原始股收购和逐波上涨的股市,造就了一次又一次的财富机遇。从2005年6月到2007年10月,A股在两年多里暴涨6倍,牛气冲天的证券行业带动市民进入了一个“全民炒股”、“人人投基”的时代。虽然最终保住“胜利果实”的人不多,但投资者的理财意识也在经历了这一轮又一轮的躁动和疯狂后,逐步趋向理性、成熟。

  从单纯的储蓄到借贷结合再到综合理财服务,30年间,银行理财也经历了深刻的转变。1978年至1988年,百姓去银行基本只办理存钱、汇款和买国库券。1988年至1998年,各家商业银行相继成立,存款竞争很激烈,但银行服务大有改善。1998年至2008年,银行理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市民开始向银行“借钱”,贷款买房等;其次,从存折到银行卡再发展到网上银行;第三,银行的理财产品越来越丰富,甚至可以通过购买QDII间接投资到国外资本市场中去。

  30年来,保险作为金融业三驾马车之一,也从一个鲜为人知的名词,逐渐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成为市民生活中的重要理财元素。从1980年常州保险市场重起炉灶再开张至今,40多家中外保险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全市保费总量从423万元增至49.3亿元,增长了1165倍,目前常州的保险密度和深度都在全省名列前茅。

  放眼未来

  我们已经走进了一个全新的“理财时代”,存款、债券、黄金、基金、股票、保险、信托、外汇、期货,甚至是炒房、收藏……随着理财市场的不断完善、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市民“生财”之道将越来越多,理财的新花样也将不断涌现。更为重要的是,今后的理财产品与方式将更加便捷化、人性化、多元化。

  与此同时,在一轮轮资本市场涨跌之中,市民的投资心态日趋成熟。

  委托专家理财,也将成为我们投资理财的一种重要方式。到那时,理财将演变为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找个专业人士,说明理财需求,由他制定并实施一套为自己量身定做的理财方案,轻松实现财富梦想。快乐投资、幸福理财的生活也不再遥远。

  本报记者 崔彦玲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