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信息化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8日11:02  常州日报

  李阿姨的“时尚”

  上上个星期天,家住藻江花园的李书琴老人,照例坐到电脑前,和远在澳洲的大女儿视频通话。鼠标一点,女儿的脸庞和声音便从千里之外清晰地传递过来。母女之间相隔的仿佛不是太平洋,而只是短短的几十厘米。李阿姨还看到了两个可爱的外孙,和大女儿刚刚装修好的新家。

  离开电脑桌,她突然想起小女儿今天加班,不知道是不是回来吃午饭。李阿姨掏出手机,给小女儿发了个短信。

  60多岁还能玩电脑、发短信,李阿姨觉得很平常。“身边不少老年人都会呢!”

  上世纪七十年代,李阿姨的丈夫远在河南郑州工作,夫妻二人只能靠写信表达彼此的牵挂。一方寄出的信,对方要四五天后才能收到,家里要有什么急事,李阿姨会选择拍电报。当时两个女儿出生,丈夫都没能请假回家,李阿姨的家人就是通过电报给丈夫报告喜讯的。至于电话,那是距离普通家庭极其遥远的奢侈品。

  1991年,李阿姨家装上了电话,信件、电报才逐渐淡出了她的生活。再后来,变化的速度像装上了车轮,越来越快。

  一路淘汰一路翻新

  李阿姨清楚地记得,1991年她家装电话时,号码还是6位数,到1994年,号码变7位,再到去年8月,她家的电话号码已经成了8位数。“电话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了。”

  与此同时,新兴通讯方式风生水起。1988年,常州出现无线寻呼,1992年,移动电话登陆常州。不过,当年红极一时的寻呼机现已难觅身影,完全被移动电话抢走了风头。而当年霸气十足的“大哥大”也变身为时尚轻巧的手机,在常州拥有了数百万用户。一部小小的手机,便能将“天涯”的距离变成“咫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世界在手中”

  互联网更让常州人的“数字化生活”成为现实。1991年,我市首次开通数据通信业务。其后,从拨号上网到“一线通”再到宽带入户……如今,50多万户宽带用户体会到了“世界在手中”的快乐。而“虚拟城市”的出现,又将为常州市民的生活带来全新变革。

  所谓“虚拟城市”,是通过将城市全景以三维仿真的形式立体地呈现在网络上,把生产、生活中的各种资源进行信息化整合,将全城的政务、生活便民、交友娱乐、商家信息等综合信息与城市地理位置完美融合,降低城市运营成本。

  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我市提出了三年内全面建成“无线宽带城市”的计划。为此,今年已投资5000万元,加速启动无线宽带网络建设。本报记者 朱雅萍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