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在他指引下, 30年我们一路走来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8日13:15  新闻晚报

  

在他指引下,30年我们一路走来

  上世纪80年代,上海过去紧俏的工业品陆续取消凭票供应

  

在他指引下,30年我们一路走来

  不朽的丰碑,永远的怀念——2008年12月13日摄于深圳莲花山邓小平铜像

  1978年 12月 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实现了当代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30年风雨兼程,30载阔步向前。

  1

  打工仔6年变老板

  1978年的夏天,原国家纺织工业部组织代表团赴美、英、法、德等国,考察引进纺织工业设备。当年42岁的顾秀莲是考察团成员之一。

  对比当时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情况,顾秀莲很是感慨:“当时我是国家计委副主任,买芝麻酱,都要凭票。 ”她回忆说:“那个时候基本温饱都很难解决,经济到了崩溃边缘,最苦的还是老百姓。 ”

  而此时的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步入第二个“黄金时代”后,正在掀起新科技革命的浪潮,韩国、新加坡等基本实现经济起飞……

  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一个事关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抉择。

  发展,加快发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这是30年中国最强劲的声音。这是发展目标日益清晰的30年。从最初的翻两番、实现小康目标,到系统提出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从描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到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国人民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坚定、扎实地朝着自己的奋斗目标攀登。

  这是发展理念日益深化的30年。从最初体会到“发展是硬道理”,到进一步认识“发展是第一要务”,再到清醒地把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对发展规律的认识。

  快速发展,是30年中国最显著的成就。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中国人民迈上了一条生气勃勃的现代化建设道路。

  1978年到2007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88%,大大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平均3%左右的增长速度,财政收入从1132亿元增长到5.13万亿元。

  从贫困地区宁夏西海固小山村走出的郭昊东,当年怀揣300元钱外出打工,只用了短短6年时间,就完成了从只会搬砖的“打工仔”到带领300多人搞建筑公司的“农民工老板”的转变。

  2007年,郭昊东的建筑公司累计引进宁夏籍劳务人员230多人,长期工150人。在他的公司,普通工人月工资达到1500元,熟练工和岗位工2000元至3000元,有的甚至超过4000元。

  “国家昌盛、百姓富裕,说到底是经济发展的问题。只有经济发展了,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增强了,人民生活才能不断得到改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郭昊东说,“而我,恰恰就是30年国家繁荣发展的受益者”。

  2

  曾经10亿“蓝蚂蚁”

  54岁的张丽华至今还记得,30年前的12月18日,北京异常寒冷——“那天,会场里坐得满满的,人和人挨得很近。放眼看去,似乎只有黄色军装和蓝灰两色的中山装。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服务的张丽华,拎着大暖瓶守候在会场外。每次给邓小平续水的时候,张丽华发现他的杯子水都比较少,“他讲话多,喝水自然多一些。 ”

  当时,张丽华并没有意识到这个会议和以前的会议有什么特别不同。但很快,她就体会到了这次会议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女服务员可以烫头了,上班的时候悄悄换上了漂亮的套裙,下了班可以穿喇叭裤了……

  30年前的那个冬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如同一声号角,奏响了中国变革的宏大乐章。一切,从此改变——

  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系教授艾恺用“天壤之别”,形容中国农村30年巨变。艾恺至今仍然记得他刚到山东邹平的情景:“邹平县只有一条主街道。每到晚上,电影院前亮着盏灯,有一家卖花生米的摊位,这就算是当时的‘夜生活’了。但此后邹平的飞速变化让我吃惊。一年之后,县里就有了第一家咖啡厅。 ”

  “辞职”“下海”“承包”“万元户”“个体户”“股份制合作”……一个个逐年变化的“热词”,镌刻着时代烙印,让人感受到改革带来的观念大解放、精神大振奋和活力大迸发。

  这是改革方向不断明确的30年。从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到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再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的前进方向。

  1978年,一位外国记者看到上海一家照相馆橱窗里挂了件新款夹克衫,旁边的牌子上写道:“凡在本店照相者可穿这件衣服。 ”

  西方记者的嗅觉是敏感的,当时中国人穿的几乎都是一样的颜色,被国外讥为“10亿蓝蚂蚁”。

  然而,西方人没有想到,甚至连中国人当时也不会想到,此后的中国变化竟是如此翻天覆地。而产生这一切巨变的最根本动力,就是改革这场新的伟大革命……

  3

  “杀出一条血路来”

  1978年5月2日,法国巴黎奥利机场。法国总理雷蒙·巴尔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由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的谷牧带领的国家级政府经济代表团。这个后来被称为中国向西方开放的“先遣队”的代表团,在1个多月内马不停蹄走访了法国、西德、瑞士、丹麦、比利时5个国家的15个城市。

  时隔多年,谷牧回忆这段往事仍然感受颇多:“两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发达国家的经济确有很大发展,尤其是科技日新月异,我们已经落后很多,它们在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管理方面也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

  “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 ”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一针见血地指出,“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 ”这是中华民族新的觉醒。

  1979年1月,美国《时代》周刊说,“中央之国”向世界打开了大门,这是人类历史上气势恢宏、绝无仅有的一个壮举。

  在深圳博物馆门前矗立着一尊雕塑:一位巨人张开双臂,“夺框而出”。富有深刻寓意的艺术形象,使人不禁想起深圳经济特区创立之初,邓小平给予这里的交待:“杀出一条血路来”。

  1979年7月,中央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试办出口特区,并于次年正式定名为“经济特区”。由此,中国对外开放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步。

  1984年4月,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上海、天津、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放宽这些城市开展对外经济合作的权限,给予“三资”企业优惠待遇。

  不久,对外开放范围进一步扩大到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后来又扩大到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1988年,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决定建立海南省,并将全省设为经济特区。至此,中国所有沿海省份全部成为开放地区。

  在对外开放政策带动下,1984年到1988年,中国经济经历了一个加速发展的飞跃时期。其间,中国经济总量、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和外贸进出口总额都翻了一番,国家财政收入增长40%。

  1992年,经受经历了国际国内风云变幻冲击的中国,继续以自信、坚定的姿态,推进对外开放。这年秋天召开的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更多更好地利用国外资金、资源、技术和管理经验。

  2001年11月10日,经历15年艰苦谈判后,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决定。此后,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对外开放,如同阵阵春风,吹开了万紫千红。

  30年前,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见到金发碧眼的外国人还是件稀罕事。 30年里,不仅外国的人来了,外国的商品来了,外国的资金来了,外国的技术来了,外国有益的经验和观念也来了;更重要的是,开放让我们以更加自信、更加进步、更加从容的姿态,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国家旅游局副局长王志发介绍,目前每年出境的中国公民已超过4000万人次,中国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预计到2015年,中国出境人数将达到1亿人次。

  2000年初春,一家中国公司的名字出现在了美国坎姆顿市的道路上——“海尔路”。 “我们如果不创立自己的名牌,那么中国就不是‘世界工厂’,而是‘世界加工厂’。 ”海尔集团负责人张瑞敏表示,海尔“走出去”的目的就是要从制造商发展成为品牌商,利用差异优势创造世界名牌。

  20多年前,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撰写的《第三次浪潮》,成为中国最畅销的图书之一。在他的印象里,中国“是一个封闭的国家”。 “20多年以前,没有人能想像中国的崛起。”以“预言未来”闻名的这位未来学家谈起中国的发展,不得不这样承认。

  4

  合资经营好比“结婚”组建家庭

  1978年,国门初开。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汤姆斯·默菲率团访华,提出可以和中方建立一个合资经营企业。默菲在介绍什么是合资经营企业时,打了个比方:“说得通俗一点,合资经营就好比‘结婚’,建立一个共同的‘家庭’。 ”

  对方是大资本家,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怎么能同他们“结婚”?——参与会谈的中方有关负责人觉得默菲的话既新鲜又有趣。旧观念的束缚,往往会扼杀创造力的萌芽。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邓小平30年前这段振聋发聩的讲话,至今让人震撼。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正确的思想路线,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最突出的贡献之一。

  1980年12月11日,一个叫章华妹的19岁小姑娘,从温州鼓楼工商所领到了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成为中国第一个工商个体户。此后不久,全国出现了蔚为壮观的“个体户现象”。卖大碗茶的、运煤球的、开小饭馆的、卖服装的、修自行车的、装裱字画的……目前,私营企业已占中国法人企业的60%以上,创造了中国GDP增量的约60%。

  思想大解放,极大地解放了作为社会生活主体的人,进而极大地激发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如同一根魔棒,点化出一个绚丽斑斓、多元包容、充满生机的新时代。

  “城市越来越大,汽车越来越多,会讲英语的人越来越多……”谈起中国这些年的变化,加拿大DPA工业有限公司总裁韦恩·麦克金农用了一连串的“越来越”。

  “我还注意到一个小小的但很重要的变化,无论在大街上、商场里,还是在饭店、宾馆,中国人的笑脸越来越多。 ”这位曾做过律师的商人如是说。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带领人民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过30年的奋发进取,一个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中国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

  本版图文均据新华社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