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市民程昱苹来说,家里那台陈旧的脚踏风琴留下了太多太多难忘的回忆。它见证了青春时期的艰难,成家立业之初生活的苦涩, 每一次人生的转折,风琴都是功不可没,不仅如此,风琴还看着女儿长大,对女儿的成长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昨天,今年59岁的市民程昱苹向记者展示了一台脚踏风琴,并向记者讲述了背后曲折动人的故事。
苦练风琴助她当上老师
程昱苹老家是苏州,十八九岁的时候下放到苏北徐州沛县当知青,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从小生长在城市里的她和农民一起割麦子、收稻谷,繁重的体力劳动对于弱小的她来说真是苦不堪言。由于程昱苹从小在“中学生文工团”里练过舞蹈,又在“少年体操队”练过体操,多才多艺,一个偶然的机会被沛县电厂宣传队看中,才由农民变成了工人。程昱苹在电厂宣传队表现突出,渐渐地,也小有名气。
1971年,沛县教育局也向她伸出了橄榄枝,“你能不能到我们县中,组织一个学生宣传队?”但是教育局有一个要求,必须会一样乐器,兼任音乐老师。“你赶快买一台脚踏风琴练一下。”程昱苹的父母听到消息后心急如焚,生怕女儿错过这个难得的机会。于是,程昱苹花了100多块钱买了这台风琴。没有人教怎么办?她就去新华书店买了一本书,拼命地在家练习,常常练到深夜一两点钟。皇天不负有心人,程昱苹终于顺利通过考试,当上了梦寐以求的老师。“当时,我教的是初一年级,6个班。印象最深的是第一节课教的是《国歌》。”说到这些,程昱苹爽朗地笑了。
结婚后风琴成了床头柜
程昱苹告诉记者,自己当年结婚时家具少得可怜,只花了50元钱买了一个五斗橱,把两张单位分的上下铺的单人床拼到一起,就成了两人的婚床。没有床头柜怎么办?脚踏风琴正好派上了用场,成了临时的床头柜,上面还放了一个小闹钟。“有了这台脚踏风琴,家里顿时变得温馨起来。”程昱苹说,晚上弹琴、趴在上面看书,脚踏风琴陪她度过了无数个刻苦用功的日日夜夜。每天早上,“床头柜”上的小闹钟闹铃5点钟就响了,两人早早爬起床,洗漱完毕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
风琴陪伴女儿长大
“后来,女儿出生了,女儿牙牙学语的时候,我就给她弹风琴当摇篮曲,说也奇怪,小家伙一听不哭也不闹了,一会就睡着了。”程昱苹笑着说,70年代文化生活非常贫乏,电视三洋都没有,脚踏风琴给他们的家庭带来了很多乐趣。等女儿会走路的时候,每天晚饭后,丈夫端起一杯茶,她弹起了风琴,女儿便在屋子中间脚踮啊踮,翩翩起舞。正是因为从小接受风琴的熏陶,女儿对音乐的领悟力和节奏感都非常好。1985年,因为工作的原因,全家搬到了南京居住。
1998年,当时还在东南大学读书的女儿陪同学一起参加“全国飘柔之星”的选拔,却被工作人员一眼看中,阴差阳错地去参加比赛,并在江苏赛区脱颖而出,作为江苏省唯一的代表去上海参加了全国的比赛。“记得当时在南京排练的是《青藏高原》,我弹脚踏风琴,她跳舞。虽然最后没有获奖,但是我还是很高兴,风琴对我女儿成长的帮助、气质的熏陶都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关新闻
老先生即兴写诗
感慨30年巨变
“南京改革开放30周年成就展”自2008年12月15日开展后,在南京市民中引起热烈反响。每天相当多的市民涌到1865科技·创意产业园,大家透过图表、图片看变化,透过从本报读者中选出的老物件看变迁,并在留言簿留言赞南京。
南京市委宣传部的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展览已经举办了四天,市民观展热情不退。在展厅里,很多市民结伴在看着展览。他们表示,第一天,第二天人会比较多,所以就想避过高峰期再过来看。吴庆荣老先生看到这30年来的变化很是激动,还即兴做了一首诗:“改革开放三十年,华夏真的翻了天。计划经济吃不饱,现在大家吃不了。过江大桥数不清,高速公路密如麻。最高铁路通西藏,最长隧道在秦岭。成功举办奥运与残奥,建造鸟巢水立方。只要人人齐努力,家家都能过小康。”王颖 雨馨 吴俊
周日上午9:30-11:00,本报老物件展将走进龙江小区,地点在月光广场宝地园一带的永和物业一楼,宝地园社区、腾飞园社区的居民将带着“老物件”和广大市民交流。南京老城南印象纪念馆的高松馆长、南京著名藏家、企业老总王世清等带着藏品赶到现场。如果您家里藏有见证改革开放30年生活变化的老物品,请拨打本报热线96096报名。我们将从所有征集物品中挑选最具影响力的物件2件、优秀物件20件、入选物件50件。获奖者将获得中脉科技提供的阵痛服等奖品。您可拨打热线96096或登录QQ群42237802告知您的藏品。获奖作品本报仅作展示,所有权仍属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