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重庆敢为全国先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9日03:57  华龙网-重庆晚报

  

重庆敢为全国先

  1985年11月的“豆腐西施”——郊区农民进城卖豆腐

  

重庆敢为全国先

  1985年5月,重庆汽车制造厂、日本五十铃汽车公司合资的庆铃汽车有限公司开业,这是重庆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

  

重庆敢为全国先

  1992年6月,股民排队买“老三家”股票。

  

重庆敢为全国先

  市属国有工交企业推行以“包死基数、确保上交、超收多留、欠收自补”为基本内容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图为重庆热水瓶厂承包奖金兑现了

  

重庆敢为全国先

  1997年,全市国企下岗职工最多时曾达到80万,他们为国企改革做出了巨大贡献。图为王晓燕从重庆针织总厂下岗后自强不息,在大街设点卖饮料。

  开篇语》

  粮票、肉票取消了,有钱就能买到任何商品;人人都能当老板了,个体不再偷偷摸摸;BP机消失了,手机、QQ成了通讯工具……几乎每个成年人,都有这一段共同记忆。

  改革开放30年之际,我们不想用过多的文字去描述、总结。今天起,本报将陆续选登正在三峡博物馆举行的《朝天汇流——重庆市纪念改革开放30年展览》部分图片,重现这风云激荡的30年。只希望借一个个经典瞬间,激起你一些回忆,一些联想,一些思考。

  “把‘四人帮’破坏生产的损失夺回来!”30年前,在“斗争”中蹉跎了十年的重庆人,怀着急切的心情,搭上了改革的高速列车。

  “重庆的许多创举,被冠以‘全国首创’、‘西南第一’等字样”,市委党史研究室专家艾新全说,虽然重庆身处内陆,但却在许多领域率先打破坚冰。

  今天的重庆人都知道南岸“工贸”车站,但却少有人知道“工贸”的来历。1984年,重庆在全国首创工业品贸易中心,喊出响亮口号:“人不分公私,地不分南北,谁都可以来买,谁都可以来卖”,首开中国批发改革先河,打破了按固定区域、固定价格、固定对象调拨产品的模式。

  1982年,20多岁的李卡,成为重庆第一批领到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的幸运儿之一。此前,他偷偷摸摸地叫卖“走私”的邓丽君磁带,一个月可收入三四百元。当时,一斤猪肉才卖七角钱。

  “全社330名员工,累死累活一年半却亏损3.42万元”——1990年,青木关镇供销社面对如此窘境,吼出了一句犯忌的口号:“咱就像个体户那样干,管他妈的风险不风险!”在青木关镇供销社尝试的基础上,1991年1月,全市财贸会议果断宣布:商业实行经营、价格、分配、用工“四放开”改革。

  1991年,重庆百货大楼1360名职工签订全员劳动合同,告别沿袭42年的铁饭碗,迈出“四放开”的关键一步。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到一年,全国有300多批近4000人前来重庆取经。

  1992年,重庆针织厂破产,全厂2000多人下岗失业,成为全国首家破产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随后几年,我市大批国企职工下岗,国企利润降到历史低谷。但阵痛之后,下岗工学会了“从头再来”,国有企业也在整合、改革中重新崛起。如今,“下岗”这个词语也面临“下岗”。

  与此同时,从小打小闹组装起步,汽摩产业的崛起,成为重庆乃至全国的一个传奇。1979年,第一款民用摩托问世时,骑着它跑在街上比今天开“奔驰”还“拉风”。1993年12月,建设和嘉陵摩托产量突破100万辆大关,占全国产量的四成。

  1992年,不太明白股票是何物的大胆重庆人,排着队抢购“老三家”股票;几经牛市熊市洗礼,重庆股民从当年的1万户发展到了130多万户。

  记者 杨娟

  网络编辑:甘健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