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三十年,淮滨由贫困走向富裕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9日05:35  大河网-河南日报

  □本报记者曾昭阳

  本报通讯员李涛

  30年前,多灾贫困是淮滨的代名词;30年后,沐浴改革开放春风的淮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7年,淮滨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名第75位,较2005年提升33个位次,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快县”。

  县委书记李强深情地说:“30年来,淮滨干部群众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不断解放思想,奋力拼搏,敢于争先,探索出一条平原欠发达地区脱贫致富、加快发展、实现跨越的新路子。”

  农业生产能力由低到高。淮滨四面环水,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这里农业生产条件比较恶劣,但淮滨人民没有退缩,而是顽强地同自然灾害作斗争,农业生产能力逐步提高。一是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境内淮干、白露河、大洪河治理工程,防洪除涝标准显著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二是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优质弱筋小麦达50万亩,优质水稻达40万亩,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2007年全县粮食总产突破10亿斤大关。三是变对抗性生产为适应性生产。2007年,完成植树600多万株,全县活立森蓄积量达2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18.9%。四是依托资源优势,发展农副产品及杨木加工业,培育出天宇、金豫南、富贵粮油、永锋木业、昌隆木业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工业经济由衰到兴。上世纪90年代,受市场影响,淮滨多数国有企业陷入困境。为做大做强工业,县委、县政府一方面加快国企改制步伐,另一方面改善投资环境,大力招商引资。为搭建招商引资和工业发展平台。近两年,全县新上工业项目41个,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项目9个。2007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增加值9.7亿元,实现利润3.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4亿元。

  县城建设日新月异。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从防汛需要和城市建设双重考虑,桂花岗新城区建设开始起步,但由于种种原因,新城区建设速度缓慢。2003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提出“激活老城,开发新城,以新促老,以老带新,治理湖洼,联动发展,打造水景、生态、园林县城”的发展定位,对老城区街道进行全面改造;对新老城之间3.8万平方公里洼地进行综合治理,建成了集水利、休闲、娱乐、旅游于一体的东西湖景区;改造乌龙大道、金谷春大道,新建淮河大道、桂花路,使县城几条主干街道成为景观大道;建成5万吨水厂、污水处理厂,使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能力明显增强;淮河公园、站前广场、楚相公园、桥头园区等地,成为市民休闲娱乐好去处。

  展望未来,李强充满自信地说:“站在新起点,我们将抢抓机遇,树牢‘让淮河文化铸就淮滨’的理念,用淮河文化引领淮滨县域经济实现新跨越,当好中原崛起生力军!”②9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