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孔子与宋--"祖先之国 梦回之地"系列之六 "哲人其萎"念殷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9日07:25  大河网-大河报

  

孔子与宋--"祖先之国 梦回之地"系列之六 "哲人其萎"念殷宋

  

孔子与宋--"祖先之国 梦回之地"系列之六 "哲人其萎"念殷宋
□记者盛夏文图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是孔子关于孝道的话,很有名。但他同时还讲:“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沉醉于家庭安逸生活,不配称为“士”。士,一定要游,不能待在家里。读书,走路,是贯穿孔子一生的线索。

  孔子周游列国前,还有两次短暂的出国经历。三十四五岁时,他曾去过周都洛阳和齐都临淄。临淄是当时山东半岛最大的城市,洛阳是当时天下的中心,他到了洛阳就相当于现在人到了北京。

  后来孔子用14年时间周游列国,路上获得的空间感与时间感对其学说的形成大有帮助。所以,他说“士”一定不能死待在家里。在路上,你才能看到江河行走于大地,日月分担着四时。

  公元前493年秋,孔子来到“祖先之国”宋国,度过了“惊魂日夜”。当时的宋国都城,面积约10.2平方公里,外城周长18公里,墙高10余米,是著名的大城。现在,它已被黄河泥沙淤埋于地下十几米的深处。

  2007年夏天,北大著名学者李零先生重走孔子周游列国路线。他在一个炎热的中午抵达商丘,他看到的是明代古城,他惊诧于“城墙、城湖、城郭三位一体四面环水的美丽”。但他知道,自己想见的城已被黄河摧毁。

  城不在了,人性长存。透过岁月烟云,李零先生仍能窥见孔子与宋血缘牵系,他说:“孔子身上,我们能够看到其先祖宋人的性格。”

  宋国殷人后裔十分守旧。孔子说:“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意思是我只继承不创造,信古好古和老彭一个样。老彭是彭祖,他教商王学地仙之术,是商代最有名的养生家。孔子以守旧自豪,引老彭为同类,认为骂他等于骂自己。

  《论语·子路》中,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这句话的大意是,孔子说宋国人曾讲,人无恒心就不可以占卜。如果一个人不能恒守他的德行,必定招致羞辱。孔子认为,一个没有恒心的人,用不着去占卜就知道他不会成功。

  殷人有个特点酷爱占卜,孔子认为人贵有恒,就像殷人占卜,一次不灵,可以再占,这种不行,就换另一种。孔子特别强调“有恒”。他的“有恒”,从好的方面说,是执著;从坏的方面说,是顽固。这也是殷人的性格特质。

  宋国700余年历史上最守旧顽固认老理的国君是宋襄公。公元前638年,宋、楚战于泓(今商丘柘城县北),宋人摆好阵势,楚人还在渡河,宋人不肯趁楚人没摆好阵势发动攻击,结果大败。宋人辩解说,这是古代君子规矩,我是“亡国之余”(殷人的后代),不能打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第二年,宋人伤重不治而亡。

  孔子一再声言“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明知不行还要干,倔强认死理,宋国殷人祖先血性,在孔子身上强烈凸现。

  妻逝子丧圣人晚年境遇凄凉

  一生“不时不遇不得志”的孔子,人生两头儿都过得艰难:3岁丧父,童年既贫又贱,晚年境遇又异常悲凉。

  孔子自公元前497年至公元前484年,周游列国14年,到处碰壁。公元前484年他68岁回到鲁国,五年后逝世。人生最后阶段年年伤心。妻逝子丧回死由亡,让他哭干了眼泪。

  公元前485年,孔子67岁时,他的夫人亓官氏病逝。她过世时,孔子还在卫国。

  自嫁给孔子后,由于孔子事业坎坷,家境不佳,亓官氏生活上饱尝艰辛。这样一位贤惠夫人,分别多年之后未见最后一面,这无疑令孔子伤感。

  孔子70岁时,他的儿子孔鲤病故,年50岁。孔鲤是他唯一的儿子,孝顺贤达,终身不仕,至死仍为贫士。孔子按照一般士人规格安葬了孔鲤,有棺无椁。

  孔子71岁时,他最得意的弟子颜回盛年早逝。颜回在《论语》中出现了21次,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认为他最“好学”,把他列为“德行科”之首。

  颜回一生安贫乐道,“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当颜回为知己,对他说:“受重用时,就展露才华;不受重用时,就韬光养晦。只有我们两个能做得到啊!”

  在弟子中,能完全理解孔子的也只有颜回。颜回对孔子之言无所不悦,整天听讲也不疲倦,他赞叹孔子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孔子曾教导他克己复礼以达到“仁”,要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回欣然接受,并极力做到。

  孔子对颜回寄以厚望,把他作为自己道德学问的继承人,颜回之死对以“弘道”为毕生使命的孔子打击很大,孔子连连哀叹:“哎,老天爷要我的命呀!老天爷要我的命呀!”弟子劝孔子说“您别太伤心了”,孔子说:“我哭得太伤心了?我若不这么哭他,我还为谁这么痛哭呢?”孔子把他一生最悲痛的哭声,给了一生贫困的颜回。

  孔子72岁时,另一得意弟子子路(仲由)在卫国宫廷政变中被剁成肉酱。子路坦率耿直,重友情讲信义,文武双全,他追随孔子时间很长,孔子很信任他。他的死,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孔子对卫国政治参与极深,听到卫国发生内乱,当时就昏厥过去,醒来后说:“柴也其来,由也死矣!”子路死讯传来,孔子命人把未食用的肉酱都倒掉,伤心至极地说:“我怎么还忍心吃这些东西呢!

  丰功伟绩道德文章历代帝王多尊孔

  ”

  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农历仲春之际,大地回春。

  一天早晨,孔子拄杖在宅外散步,太阳从尼山那边冉冉升起,温暖的阳光照到了孔宅。孔子望着尼山,久久伫立。

  因为一连串的伤心事,孔子身体逐渐衰弱,病了好长时间。可此时孔子精神似乎好起来了,他意态逍遥地扶杖站着,唱起低沉的歌来:“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意思是,巍巍泰山,即将崩塌!粗大梁柱,即将折断!贤明哲人,如草一样枯萎了!唱完,流下眼泪。

  孔子唱完,扶杖回到卧室,对窗而坐。这时子贡前来看望他,听到老师唱的歌,感到是不祥之兆,心想:“泰山如果真的崩塌了,叫我还去敬仰什么?梁柱如果真的毁坏了,大厦还有什么依托?哲人如果真的振作不起了,叫我何处去求学!今日先生唱出如此心声,怕是他知道自己不行了吧。”想到这里,子贡疾步进入内堂。

  看到子贡,孔子叹了口气说:“唉,你为什么来得这么晚呢?”然后慢慢讲起自己做的梦:“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闲。昨暮予梦坐奠两柱之闲,予始殷人也。”

  这段话意译为:“没有明王兴起,天下谁又能尊崇我呢!我近来常常梦见自己坐在大堂两柱之间,依古礼规定,夏之人死后棺木停于东阶之上,周之人死后棺木停于西阶之上,殷之人死后棺木停于厅堂两柱间。我既是殷代后裔,梦境又是坐于两柱之间受人祭奠,那就意味着我要死了。死后望你们依殷礼将我的棺木停于两柱之间。”

  子贡说:“先生何出此言?做梦的事如何能当真!先生年事虽高,但精神还未衰,也不至于丢下我们这一班弟子而去呀!”

  孔子听后默默无话,卧床七天之后,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农历二月二十一逝世。

  圣人仙逝,弟子悲恸已极。子贡说:“先生离去之时,正是我们诚心孝敬他老人家之日,当下行孝的最好方式,就是办好先生的丧事。我记得,当年先生失去颜回如同失去自己的儿子,失去子路也是如此。先生一生待我们如同亲生,现在我们失去了先生,就应该如同失去自己父亲一样才是。”

  子贡的话得到众弟子一致拥护,大家按葬父礼制,都穿戴孝服,并推举公西赤主持殡葬之事。

  鲁哀公得知孔子去世,亲自来吊丧并致悼词:“上天真是太不仁善,即竟不肯暂留这位国老,让他保障我长久地留在君位。现在剩下我一个人,孤单伶仃,忧忧戚戚,哎呀尼父,我是多么悲哀!您

  永诀人世,我失去了一位学习的楷模。”鲁哀公称孔子为“尼父”,父是古人对男子的美称,尼父是有别于封号的尊称。

  鲁哀公的悼词,充满了对孔子的敬重与依恋,这显然与他在政治上不重用孔子的事实不符。所以子贡听了很不满意,对他说:“主公恐怕不能善终于鲁国吧!老师曾经说过这么两句话:‘礼仪丧失了,便要昏暗;名分丧失了,便要犯过错。’失去意志就是昏暗,失去身份就是过错。夫子生时,国君不能任其人用其道,而今死了却来致悼词,这已经是非礼了。悼词中又自称‘一人’,这与名分不符。因为鲁是诸侯之邦,怎么能用表示天子之称的‘一人’之辞呢!现在主公已经有两个过失了。”

  子贡显然在为孔子抱不平,但鲁哀公悼词代表着政府的一种姿态,是对孔子及其思想行事的认可。

  孔子的弟子开始为老师料理丧事,他们从入殓习俗、衣冠穿戴、棺椁规格,到灵堂的陈设,都考虑得细致入微,一切安排兼顾夏、商、周三代的丧葬规章礼仪,既显示了先生丰功伟绩、道德文章,又表达了弟子们的尊师之道。

  孔子逝世后,弟子们为他守墓三年,以尽哀思。三年后,众人散去,子贡又守墓三年方才离去。孔子的弟子及鲁国其他人,到墓旁定居的有一百多家。

  孔子死后第二年,鲁哀公下令将孔子生前所居房屋改为庙堂,“岁时奉祀”,以纪念孔子。庙堂里收藏着孔子的遗物——衣、冠、琴、车、书和礼器等,从春秋末年到汉初祭祀不绝。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来到曲阜,用太牢(猪、牛和羊三牲)祭奠孔子,成为第一个祭祀孔子的皇帝,他还封孔子九世孙孔腾为“奉祀君”,专职奉祀孔子。自刘邦之后,后世帝王竞相效仿。历史上先后有12位皇帝亲诣曲阜阙里祭祀孔子。汉代之后历代帝王多尊孔,主要是拿孔子思想当意识形态,特别是支配读书人的意识形态。

  孔子的价值,李零先生总结为三点:他是当时最有学问的人,是个社会批评家,是百家争鸣的开创者。

  孔子是社会批评家,他认为天下无道,当时世界很糟糕。他的不满集中在两点:一是无道德,二是无秩序。所以,他要大讲德和礼。这样的批评,好像是对症下药,其实文不对题。他的解决方案,也全不可行,比他年代晚的墨子、孟子,态度比他更激烈,更务实,但他是带头人。

  中国思想史和学术史最辉煌的时代,是先秦百家争鸣的时代,孔子是百家争鸣的开启者。“孔子的最大贡献,是他当了箭靶子,他是众矢之的,墨家批评他,道家批评他,先秦诸子,谁都批评他,这样才有百家争鸣,才有思想上的空前自由,才有学术上的空前繁荣,才有中国思想史上最辉煌的时代。”李零先生说。 (全文完)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从公元前497年至公元前484年,孔子周游列国14年,其间,他获得的空间感与时间感对其学说的形成大有帮助。图为孔子周游列国路线图。 资料图片

  作为殷人之后,孔子在人生终结之时要求依殷礼安葬,“祖先之国”宋国成为其追溯生命源头的“梦回之地”。图为商丘永城夫子山夫子庙。

  来源: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