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立 画
“我们寝室有个同学不知道怎么了,每天早晨和晚上都在寝室里敲盆打碗,让人不得安生。我们也不知道怎样和他沟通更好,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搬离了寝室。”近日,就读于长沙一所高校的王同学拨打了本报热线2205000,讲述了他与同学所遇到的困扰。而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一方面是大学生遇“心病”不知如何释解,另一方面不少高校设立的心理咨询室却受到了冷落,有的咨询室一年接待的学生甚至不到40名。
大学生遇“心病”无所适从
王同学告诉记者,她的室友叫小张,经常因小事与同学争吵。而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小张来到大学后,日常生活无法自理,生性敏感的她常常觉得同学看不起和针对她。就在十几天前因为洗澡谁先谁后的问题和室友发生口角后,小张便开始在寝室里唱歌,甚至敲盆打碗。经过学校精神科医生的诊断,发现小张已患有偏执型人格障碍。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由于大学是孩子们从家庭走向社会的过渡,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本身也是一个小社会,在新环境里学生们一旦遇到压力,如就业、人际关系、情感等方面出现阻碍,就很容易无所适从,甚至产生“心病”:临近毕业的小钱由于求职四处碰壁,她便选择用网络麻痹自己,一天平均有12个小时在网上玩游戏;大三学生小林喜欢上了一个女孩,遭到拒绝后,小林认为“无颜面见同学”,于是整天逃课,躲避同学,一个学期下来,原来的优等生竟有3科不及格。
为面子不愿踏进咨询室
遇“心病”不知道怎样去解决正困扰着不少大学生,可事实上,湖南各高校大多建立起了包括心理咨询中心、危机干预中心在内的心理疾病防治体系,心理健康课程也在开设,不过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学生似乎并未跟上“步调”。
昨日,记者在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大的校园内行走了一圈。在接受记者随机调查时,超过半数的受调查学生表示从未想过去心理咨询;30%的受调查者不知道学校心理咨询室在哪,“学校还有这样的机构啊,我还真不知道。”一名大四学生说。
“心病很多都涉及自己的隐私,心理咨询室专家有的就是自己熟悉的老师或辅导员,和他们开口总觉得难为情。”采访中,一名大学生道出了心理咨询室被同学们“冷落”的原因,此外,还有的学生由于“爱面子”,生怕去心理咨询中心会被同学误认为精神病,也常常止步于门前。
“有的高校心理咨询室一年的咨询人数竟不到40名。”一名心理咨询专家向记者透露,大学生遇心病大多还是会选择向好朋友倾诉,只有部分同学在患病严重时才会接受心理治疗,但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
拓宽咨询方式给学生更多选择
“大学生离开了家人步入校园乃至社会后,迅速变化的环境让他们难以适应。调整不好往往会出现迷茫、消沉、苦闷、抑郁的心态,甚至产生精神疾病。” 中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心理学博士唐海波表示,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学校的咨询体系引导至关重要,一些高校的心理咨询室之所以受冷落,一方面是由于自身建设存在不足,另一方面也在于整个社会对心理咨询重要性认识不足。为此他建议,心理咨询虽然最好是面对面,但针对多数学生不愿当面交流的实际情况,各高校可以拓宽咨询方式,比如,通过校园内部电话、网络接受咨询,给学生们提供更多选择的渠道。如果你有什么帮助大学生走出心理阴霾的妙招,也可拨打2205000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