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铲除恶搞证件这类“文化垃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0日00:17  红网

  据12月19日中国台州网报道:近期,在温岭一些小学周边,恶搞证件、作弊笔、仿真币等低俗文化用品竟在明目张胆地销售,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昨天,温岭市工商局城东工商所对学校周边的文具店进行了清查。

  文具店里本该是销售学生学习用的文化用品,为学生完成自己的学业服务,而这些文具店打着办出售学习用品的牌子,却“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将什么“处女证”、“杀手证”、“发春证”、“吹牛许可证”等五花八门的恶搞证件,竟摆在醒目的位置销售,实在是让人不可思议。众所周知,每一代孩子都有流行的游戏,其实玩什么并不重要,只要他们能够享受童年的乐趣。然而,恶搞证件这类“文化垃圾”的盛行,着实让让我们成年人为现在孩子的成长环境感动担忧。因为“处女证”、“杀手证”等,是一种彻底的恶俗、无厘头的东西,是一种趣味低级的恶搞。正是这种“文化垃圾”,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的影响和损害是不言而喻的。

  古语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商家小贩逐利原本无可厚非,但有两条最基本的“底线”不能突破:一是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道德底线;二是法律法规的“红线”。毋庸置疑,这些“恶搞证件”的炮制者目的是为了经济利益,在金钱诱惑下,社会责任感被这些人抛到了脑后。这些商贩为了赚到钱见利忘义,漠视法律法规,突破道德底线,不择手段地把一些不健康的“恶搞证件”引入市场,他们不会去想这些“恶搞证件”会给中小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他们不会去想为了换取眼前的利益发的黑心财;他们也不会去想,这些玩意儿会对中小学生的心灵造成怎样的伤害。这种赚了孩子的钱,还要玷污孩子幼小而纯洁的心灵,既影响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又是违背社会主义荣辱观。用老百姓的话说,叫缺德。这类无良商家小贩商业道德沦丧,比起市场上销售“黑心棉”、“毒大米”这类事件,其做法更可恶,其行为更可耻,其性质更恶劣,也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试想,这些孩子年幼不懂事,正处在身心发育的阶段,没有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他们购买这些“恶搞证件”,只是觉得好玩,觉得很酷。然而就是好玩、很酷中,这些社会中的低俗的“文化垃圾”,也会污染孩子纯洁的心灵,使孩子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有百害而无一利。

  众人拾柴火焰高。净化校园周边环境,铲除恶搞证件这类“文化垃圾”,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必须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商家小贩要倡导诚信为本合法经营,学校、教师和家长,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正面教育和引导,开展各种积极向上的主题活动,教育广大青少年自觉抵制“文化垃圾”,还孩子们一片干净、纯真、健康的校园文化蓝天。

稿源:红网 作者:谢湘佑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