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要做旺县城,干部就该“住”下来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0日00:18  红网

  《法制日报》12月11日报道,湖南衡南县委、县政府前不久出台《关于加快住宅建设及“三搬”工程的有关规定》,要求县直机关所有在职副科实职以上干部,必须无条件入住新县城——云集。有的单位则不分级别,规定所有干部职工周一至周四晚一律住在云集。违者,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这一规定在网上引发了不小的争议。不少网友觉得强行将公务员留下来“旺城”缺乏人性化,有的干脆认为这又是一个“拍脑袋”搞法。还有人认为,这样的硬性规定出台,没有什么行政、法律上的依据,完全是个歪招。质疑,是每个人的权利。特别是对这样一项涉及公众日常生活权利的要求,确实有必要探询内在的价值倾向,而不是一味地盲从。但笔者以为,落实到具体问题上,还是理性一点为好,而非仅仅作情绪化的判断。

  衡南县为什么要出台这个政策?显然是有深层原因的。该县县城数十年来一直设在衡阳市内,大部分干部职工都住在市区。1995年,迁城梦想得以实现。如今新县城云集虽已初具规模,但由于人气还不旺,无法迅速带动经济、文化各个领域的发展。为此,县里动用行政手段,启动了“旺城”计划,要让干部先住下来,融入新县城。笔者以为,这一规定有很大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而不应该简单地予以否定。

  一个地方要发展,除了要具备基本的硬件设施,还得有相应的软环境。软环境通常是指物质条件以外的诸如文化、制度、法律、思想观念、政府行政能力水平和态度等外部因素和条件的总和。换句话说,它才是一个城市的精神、气质所在,是文明发展程度更深层次的表征。显然,衡南县要发展新县城,在硬环境已有改观的基础上,就必须聚集人气,大力提升软环境,打造成民、利民、便民的福地和亲商、护商、安商、养商、富商的宝地。要实现这一愿景,先让庞大的干部队伍安心地住下,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务实之举。

  单是从消费水平上看,干部队伍一般要高出普通市民。不过若只是让公务员来带动当地消费、甚至第三产业的发展,固然有积极作用,但估计也非常有限。一来当地公务员数量本身并不多,二来他们的家多安置衡阳市区,在市里消费可能更便捷。因此,在寄望让领导拉动当地内需的同时,其更为重要的使命还在于:变“走读”为“住读”,扎下根来,联系基层群众,做到亲民为民办实事,让政府成为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这才是真正重要的软环境。

  如果放任干部自由“走读”,上班在办公室,下班后就人去楼空,这新县城差不多也就是个临时性办公据点。实际上,很多地方都存在这样的现象,有的干部一周5天时间,周一甚至周二才能离家去单位,周四就开始想家,周五就已经回到家,一周掐头去尾能在岗位上安心工作的时间所剩无几,遇事只能电话遥控指挥。一个地方的领导干部,大规模将工作地和生活地剥离开来,身在曹营心在汉,能否尽职尽责肯定是问题。

  干部“走读”,公车接送,不但增加行政成本,也助长他们的特权思想。此外,还造成了许多潜在的腐败现象,增加社会成本。这对提高行政效率、打造责任政府形象是极为不利的。“干部像候鸟,白天找不到,晚上没法找。”这是群众对“走读干部”的形象表达。干部的根不在本乡本土,他们像浮萍一样,是地方的过客,眼里只有家庭只有上级,怎么能不“心浮气躁”。如果没能与所在地建立感情,没能深入群众听取他们的心声解决他们的问题,又能如何和谐党群、干群关系,推动地方发展带领民众致富?所以,这个住下来,不但身子要落地,心更要扎根。

  衡南县的这一规定在实施过程中,具体的细节或许还有待完善。但笔者以为,只要着眼于自身的发展实际,符合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发展的大趋势,就该推行。“公务员搬过来之后,上班时间更准时了。以前很多人每天下午3、4点就回市里去了,老百姓来办事经常找不到人,现在这种情况好多了。”衡南县一位官员的表述,所幸让我们看到该政策正在产生积极作用。

稿源:红网 作者:刘永涛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