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收入比超国际与“买房爱国”的逻辑悖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0日01:24  红网

  18日有两条消息引起我注意:一是:广州市住房保障办公室副主任黄信敬昨日向集中视察的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汇报说,按照国际的通行惯例,一个城市的平均房价应该是该城市(居民)平均年收入的4至6倍,但广州的平均房价则是平均年收入的10.2倍。广州房价收入比仅次于京沪两地,远远高过国际惯例(12月18日《新快报》)。

  二是:“现在买房,就是爱国。”在12月13日举行,由招商银行和潇湘晨报主办、阳光100承办的阳光100财富大讲堂上,以“不唯上,不唯书,不唯众”为治学根本的经济学家、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赵晓这样表示。(12月16日《潇湘晨报》)

  老实说,我不怀疑以“不唯上,不唯书,不唯众”为治学根本的经济学家“买房爱国”论之良苦居心,但我认为其“买房爱国”论在逻辑上讲不通。

  “买房”与“爱国”难于画等号,如果说买房就是“爱国”了,是不是说不买房就“不爱国”?这显属悖论。事实上买不买房是由置业者现实需求和能够实现现实需求的购买力决定,谈不上爱国不爱国。不客气地说,所谓“买房爱国”论不过是人为对购房行为拔高政治高度的产物。

  众所周知,现下不少老百姓不是不买房,而是过高的房价收入比抑制了他们的需求,换言之,他们想“买房爱国”能爱得了吗?房价是否合理,国际上有一个通行的计算模式,就是要看这个地方或城市的房价收入比是多少,“房价收入比”是指一个地方每户居民的平均房价与每户居民的平均年收入之比。联合国人居中心得出的“合理的住房价格”的房价收入比为3-6,世界银行专家的说法为4-6。而现下一个不争事实是,中国“房价收入比”高过国际惯例的地方比比皆是,广州不守是“远远高过”的特例而已。

  而且在我理解,“买房爱国”论骨子里不无对持币观望者揶揄之意。赵教授如是抱怨:“很遗憾全国人民好像都不喜欢房地产,不喜欢房地产也没有关系,但你一定要认识到房地产的问题很大,如果把房地产市场砸了,问题会更大。”而在我以为,在开发商一边“高处不胜寒”一边死杠高房价做“猪坚强”的当下怪象前,不诟病强强势的开发商暴利思维而光抱怨因买不起房而持币观望的弱势小老百姓,既有失公允又不算厚道。

  赵教授如是阐述他对这轮金融风暴的高见:“这一次的危机可能不是一场常规性的危机,美国在技术上已经破产,美元在技术上也已经破产,这场金融危机的深度是我们很难想象的。”如果把亚洲金融危机看成是1米的风浪,那么这场危机可能是100米的风浪,这就叫金融海啸。这场海啸对中国的影响不可低估。”赵还认为,我国经济增长较快的原因就是两台发动机比别人强,一台就是以出口为主的加工制造业,另外一台非常重要的发动机就是房地产。“以房地产为主导的城市化建设投资增长很快,去年11.4%的经济增长里面投资的贡献就是4.3个百分点,这跟房地产有关。”“在当前中国经济形势非常严峻的情况下,两台发动机都不应该停,房地产市场不能砸。目前的实际情况就是国民经济约等于房地产(国民经济≈房地产),约等于民生。房地产崩盘百姓更买不起房子。当经济进入下行周期,资本在保底的时候,往往会大量裁员,因此危机中最先倒下的是劳动者,最后才是资本,劳动者的工资增长比经济增长下滑更快。”作如是观,如果非要扯上“爱国”的话,目下老百姓买房子是“爱国”,开发商降房价让老百姓买得起房子也是“爱国”呵!进而我不禁要问:老百姓“买房”是“爱国”,开发商降价促销拉低房价收入比难道就不是“爱国”?只单唱“买房爱国”论意欲何为?

  我同意赵教授的直言不讳,“经济学家所提出的观点都有一定的设定条件,我并不是说房地产市场没问题,但是在现在的情况下,房地产市场不能崩盘,政府应该给予购房者更多的补贴甚至奖励。”令我欣慰的是,在一连串的政府救市措施接踵推出后,17日高层又出台了放宽二套房贷、购房满两年转让免征营业税、取消城市房地产税等一揽子“利好”政策。但我坚持认为,“落花有情,流水无意”,设若不辅以配套策略促使开发商将畸高房价收入比降不来,要使“剃头挑子一头热”“利好”政策立竿见影速效显效恐怕难以令人乐观。说白了,要使房地产市场不崩盘,须要“利好”调控政策救市,更离不开房地产商降价促销自救。

稿源:红网 作者:陈庆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