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有必要继续与“久耕托市”较劲儿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0日01:24  红网

  据报道,继搜出周久耕的天价香烟与10万元名表奢侈消费之后,其弟周久忠以一名在南京开展业务的房产商身份,隆重地走进了公众视野。“不错嘛,老哥当房产局长,老弟当开发商,互相配合啊!”这样的质疑,已充斥于网络。一个网络新造词随之产生——“久耕托市”。

  “久耕托市”,又一个无比形象,完美折射民意的成语诞生了。这些年,发生在公权力与民意博弈之间的故事,大多能被公众运用传统文化的反讽手法,传神地表达出来。然而,这些成语让人快意之余,亦不免感到世态的荒诞与舆情的逼仄。要知道,现今让人耳熟能详的古代成语,大多产生于文明欠达的社会时期。越来越多的讽刺性成语萌生于当下,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这个社会,或许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亟待社会文明与强权来纠偏与整肃。

  这也就是说,产生讽刺性成语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社会和政府罔顾产生讽刺性成语的社会土壤。拿“久耕托市”来讲。有报道称,抽天价香烟、戴10万元名表的周久耕,其实有个做房地产生意的弟弟。据此,公众架起了“恶意揣测”的桥梁——“不错嘛,老哥当房产局长,老弟当开发商,互相配合啊!”公众为何用“恶意”之线,把天价香烟、10元名表、地产商弟弟穿成“久耕托市”这一“刺绣”?很明显,“久耕托市”的意义指向是房管局长不该托市。

  为什么不该托市?房价刚刚降低,公众期盼房价能降到自己的心理预期之内,这时候房管局长托市,实在是在拂逆民意。另外,房管局长的弟弟在其辖区做房产生意,二者是否存在“裙带关系”?哥哥不该在这个托市,却偏偏想方设法托市,难免有为弟弟卖吆喝的嫌疑。真若如此,起所做所为不仅有违法律,而且是对公平世态的莫大反讽。难道说,一人飞升,真能仙及鸡犬?

  莫怪公众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公众揣测周久耕为弟弟、为地产商托市,实在有丰富的“前车之鉴”。换句话说,此前许多代表公权力的发声者,并非站在公众的利益立场上,而是站在自身及其利益关联群体立场上发声。譬如,全国政协委员张茵提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应取消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降低富人税负”,北京铁路局副局长罗金保称“春运期间铁路一票难求的现象始终得不到缓解,根本原因在于铁路票价太低”。

  公众之所以对这些语调嗤之以鼻,是因为这些语调明显背离公平和常理。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说完这些话后,面对民意的“你为何这样”说的反诘,其往往又会保持沉默。纵使个别人有过回应,也是姿态性让步,并非对自己的说法进行积极地解释。公众之所以揪住周久耕不放,也无非是想让他对奢侈品及“托词”牵涉出来的“现实真相”作一个回应,给一个解释。

  可以理解久耕同志为何保持沉默。传统的官场文化讲究言多必失,因为,“失”的不仅是言,还有乌纱帽。此前的“正龙拍虎”事件,一张小小的老虎照透支了陕西省政府的公信力不说,还使得诸多干部纷纷“下课”,委实是一个公权力与民意博弈,“因言获罪”的经典案例。据此不难想到,怎样应对“托词”捅的马蜂窝,久耕及其所在地政府需要左右权衡。可以想见,久耕方面保持战略性沉默,一是怕在这一泥沼中越陷越深,二是怕惹恼了上级丢乌纱帽。

  如此种种,均需要进一步追问和清算。为什么公众对于官员的某些话如此敏感?为什么公众对官员与其亲属的关系,作的都是“恶意性揣测”?当今的官场对“因言惹事”的官员为何仍那么“苛刻”?如果不正视这些问题背后的舆情和世态,“正龙拍虎”事件中公权力与民意之间的恩恩怨怨仍会上演。需要达成共识的是,公众需要发言,需要站在平等的立场上与公权力商谈利益分配。退一万步讲,面对民意的诘问与质疑,公权力不能置之不理,因为,这样是在羞辱民意。

稿源:红网 作者:孙学涛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