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深圳要为珠三角发展起带动作用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0日04:19  深圳特区报

  

深圳要为珠三角发展起带动作用
深圳的战略定位将更明确更清晰。本报记者 王小可 摄

  国务院刚刚通过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有多处直接提及深圳或与深圳密切相关。尽管《规划纲要》尚未全文发布,无法窥其全貌,但据了解,这份备受瞩目的重要文件,对深圳寄予厚望、着墨很多。

  继续发挥经济特区的窗口、试验田和示范区作用;强化深圳的经济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地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和国际化城市;以深圳为核心优化珠江口东岸地区功能布局……这些意蕴深厚的关键词句,体现了国家层面对深圳在新时期新阶段引领时代发展的期望。深圳的战略定位,也由此将更明确、更清晰。

  昨天,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钟坚教授应本报之邀解读《规划纲要》,畅谈感受。他说:“我们有理由相信,深圳在珠三角未来改革和发展中将起引领和带动作用,作为珠三角地区的中心城市的地位将会越来越突出、越来越明显。”

  钟坚教授指出,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到深圳调研时所寄望的,深圳要继续发扬敢闯敢冒的精神,拿出“特”的意识、“特”的思考和“特”的措施,率先探索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模式,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这是深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历史使命。

  珠三角改革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观点】国家继续赋予了广东和珠三角地区改革开放的先行试验权和历史使命;在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上做到科学发展、协调发展的历史使命。

  《规划纲要》是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在广东改革发展面临新形势、新挑战的关键时期通过的。钟坚认为,这是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和战略部署,既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继续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信心和决心,又表明党中央、国务院对广东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历史成就及其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的充分肯定,同时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广东省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钟坚说,近些年,国家先后批准设立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武汉城市群和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成渝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同时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已被作为国家级的两大区域规划试点率先启动。而在今年8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就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次国家出台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意味着讨论多年的珠三角区域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第一份在国家层面对珠三角改革发展进行规划的纲领性文件,这表明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成为国家战略,珠三角作为全国重要经济中心的战略地位得以确立。可以说,《规划纲要》是指导珠江三角洲未来30年改革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那么,《规划纲要》首次从国家层面全面明确的珠三角未来的战略定位是什么呢?钟坚详细解读说,具体是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深化改革先行区;扩大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

  他认为,国家对珠三角地区战略定位有几大亮点:一是成为全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先行区,继续赋予了广东和珠三角地区改革开放的先行试验权和历史使命。二是成为科学发展的试验区,即国家赋予了珠三角地区在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上做到科学发展、协调发展的历史使命。三是要求珠三角地区产业率先转型和升级,成为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基地。四是把珠三角定位为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赋予珠三角地区在带动泛珠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发展中发挥重要龙头作用,成为带动全国发展更为强大的引擎。五是纳入了与港澳台及东盟地区的合作发展的相关内容,既为珠江三角洲未来的改革发展拓展了空间,又要求珠三角地区在促进港澳台繁荣与稳定和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深圳要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

  【观点】深圳要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与发展发挥引领作用,必须加快发展“四个转变”和“四个提高”。

  钟坚认为,深圳将在我国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因为,深圳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经济特区之一,也是办得最好、影响最大的一个特区,是全国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同时,深圳也是我国大陆经济实力居前和发展竞争力居首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更好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今年6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深圳成为全国首个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这是在新时期中央赋予深圳经济特区新的历史使命。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深圳在珠三角未来改革和发展中将起引领和带动作用,作为珠三角地区的中心城市的地位将会越来越突出、越来越明显。”钟坚说,主要是因为:一是深圳经济发展过去30年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史上的罕见奇迹,经济实力跻身于全国大中城市前列,人均GDP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居第一位,对外辐射能力和影响能力显著增强;二是在珠三角地区率先进行产业转型和升级,成效显著,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物流业和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三是在成为全国经济外向型程度最高的城市的同时,内源型经济发展成效显著,涌现出像华为、中兴、万科、招商、平安、华侨城等一大批全国知名的本土企业,成为全国大中城市中一道非常亮丽的风景线;四是在我国自主创新中独占鳌头,成为全国首个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城市;五是具有毗邻香港的独特优势;六是具有改革开放敢闯敢试的独特品格;七是具有自己的文化密码,即多元开放包容的创新创业文化。

  目前深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重大转折和重要机遇。钟坚认为,深圳要在我国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与发展发挥引领作用,必须加快发展“四个转变”和“四个提高”。

  “四个转变”即功能形态由经济特区功能为主向以国际化城市为主转变;经济形态由以工业经济为主向以服务经济为主转变;发展重点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向“四位一体”全面发展转变;发展模式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四个提高”,即要提高知识、技术、管理和政策水平。

  具体如何进行“四个转变”和“四个提高”,钟坚又进行了详细解读。

  由经济特区功能为主向以国际化城市为主转变

  【观点】深圳应该咬住“国际化”这个目标不放松。

  在功能形态方面,深圳通过经济特区创办与发展,由过去一个边陲小镇迅速发展成为一个人口超过千万、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的现代化特大型城市。以此相适应,深圳已由过去一个单纯的综合性经济特区向一个区域性大城市转变,功能由过去单纯的经济特区功能(主要指经济功能)向多元化的城市功能转变;发展路径从主要依靠特殊政策向提高整体素质转变。

  钟坚认为,深圳的未来发展不仅要从一个经济特区的角色来筹划,而应该从区域性国际性城市发展角色来筹划。也就是说,深圳未来发展的路径主要是城市发展的路径,而非经济特区发展的路径。这不是否定经济特区的地位和作用,反而恰恰说明经济特区在深圳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际上,这不是经济特区特不特的问题,而是经济特区功能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转变城市功能的问题,是一个更高层次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深圳综合实力已进入全国大中城市前列,是内地唯一海、陆、空国际口岸都具备的城市和商品、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世界市场双向流动的咽喉,已初具国际性城市的雏形。深圳的内外条件足以支撑其发展成为区域性国际化城市。居于这一点,深圳应该咬住“国际化”这个目标不放松,争取在这一轮全方位和深层次对外开放中抢得先机,使自己尽快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去。

  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有港深穗三个特大城市,深圳应该在珠三角寻找自己的位子。深圳应该在继续巩固工业化和高科技产业方面优势的同时,要在市场化、服务化、国际化方面加大力度,使自己成为内地进入香港、东南亚乃至世界的跳板和香港、东南亚乃至世界进入华南乃至中国的桥梁。深圳未来的发展方向只有一个,就是按照国际化城市的发展目标去筹划、去发展。

  由以工业经济为主向以服务经济为主转变

  【观点】深圳经济未来发展空间主要在于服务经济。

  对于深圳的经济形态,钟坚认为,未来20年,是深圳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和快速增长期。2007年,深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684美元。按照经济发展一般规律,在这一阶段随着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休闲时间增加和人均寿命延长,人们开始由物质产品消费为主转向以服务消费为主,深圳的服务业应进入加速发展期。但深圳服务业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2007年,深圳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9.8%,服务业就业人员比重为45.8%,第三产业对整个经济的支撑作用不足。

  “可见,深圳服务经济发展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钟坚说,深圳经济未来发展空间主要在于服务经济。深圳应抓住服务业快速推进的重要战略机遇,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把发展服务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实现生产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转变。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深圳克服要素制约,增强发展后劲的必然选择,是深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重要内容和条件。深圳目前各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位居国内大中城市前列,具备了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深圳应加快实现由工业经济为主向服务经济为主的新跨越。

  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向“四位一体”全面发展转变

  【观点】克服“短板效应”,加快促进城市转型升级,建设世界一流城市。

  深圳经过近30年的快速发展,先进产业初具规模,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完善,城市功能日益完善,但与世界先进城市相比,深圳在经济实力、城市建设、法治环境、开放程度、文化软实力、城市辐射力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虽然深圳初步实现了经济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但就整体而言离完全的现代化还有一定距离,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民主法制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钟坚强调:“现代化还不仅仅是经济的现代化,而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诸方面的现代化。如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深圳还有一段更长的路要走。”

  因为,深圳经济发展快,社会转型早,民生问题日益凸显,在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遇到的问题更复杂,承受的压力更大。只有坚持“四位一体”综合发展、协调发展的,才能有效地克服“短板效应”,促使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业之间的有机联系得到有效增强,从而全面强化和提升城市功能,加快促进城市转型升级,才能真正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城市的目标。所以,我们要丰富发展的内涵,把发展从偏重经济增长丰富为包括经济、社会、环境和人的全面发展,把单一目标的最大化变成综合目标的最优化,紧紧抓住现代化这个发展主题,从全面发展和全面现代化这个角度和世界发展水平的高度,来全面筹划深圳的未来发展。得改革开放之先机,深圳经济较先发展起来了,有必要、也完全有条件争当“四位一体”综合发展、协调发展的先进城市。深圳经济特区要在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协调发展上做出新贡献,闯出新路子。

  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

  【观点】深圳下一阶段改革的重点,是培植和维护市场,最大发挥好社会、私人和市场作用。

  在深圳经济特区的创办和建设中,政府所扮演的角色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纵观深圳经济特区的崛起之路,几乎就是在政府的支持、帮助甚至直接规划、参与下建设和发展起来的。可以说,在深圳经济特区崛起的背后,有一只无形的政府之“手”一直操控着。

  钟坚说:“的确,政府不仅是经济特区建设的整体组织和管理者,是经济特区安全和效率的保障,而且是经济特区开发与建设的直接参与者,是经济特区经济发展和转型的直接动力。可以说,深圳经济特区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一种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或者说政府在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一般来说市场与政府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两股力量、两种手段。一般来讲追赶型后发展国家或地区经济起飞阶段采用政府主导发展模式,续航阶段采用市场主导发展模式。”

  他表示,如果说过去30年深圳经济特区在政府主导下创造了一个经济发展的“深圳速度”,那么未来深圳应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走出一条在市场主导下创造出一个经济发展的“深圳效益”的新路子。从目前看,以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走到了尽头。深圳过去主要靠政府主导,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外资,主要借助外力促进经济发展。现在动力条件已经发展变化。政府应该转变职能,从过去的管制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从过去的政府主导转向市场主导。市场追求效率,政府维护公平,如何培植和维护市场,最大发挥好社会、私人和市场作用,是深圳下一阶段改革的重点。实践证明,只有市场、创新才是经济发展的永久动力。深圳必须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的转变,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克服经济增长对物质资本积累和自然资源的过分依赖,更多地通过提高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和资本的使用效率以及技术进步,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提高知识、技术、管理与政策水平

  【观点】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水平要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

  如何提高知识、技术、管理与政策水平?钟坚认为,首先“知识”是个大概念,包括文化教育等。从文化教育角度讲,深圳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都需要补课,特别是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设应该给予特别的关注和投入。因为知识和文化才是深圳未来发展的永久动力和不竭源泉。

  在技术水平方面,要加强研发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加工制造业,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我们认为深圳尤其要加快信息化,全面提升深圳信息化水平。因为城市的信息化、数字化程度是衡量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同时,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水平要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要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高度出发,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从过去的管制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进一步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包括要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城市依法治理的水平和政府公共服务的水平等。

  提高政策水平,就是要通过改革,使深圳的政策、法规更好地适应外向型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钟坚表示,一要根据国际化要求,进一步有关体制、政策和法规,实现与国际惯例的接轨,提高经济活动的方便度、开放度和自由度,使深圳的对外开放水平上一新台阶;二要重视小“经济特区”的优势问题。深圳有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1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3个国家级保税区和1个国家级保税港区,这些小经济特区还保有某些特殊的经济政策,深圳应该更好地发挥它们在对外开放和经济建设中的桥头堡作用。三是要由过去引进“有形货币”的外资为主转向引进“无形货币”的外智为主,加大引进国内外的技术和人才。四是要扩大开放领域,积极推进服务领域的开放。五是鼓励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交流和合作,特别是要加强深圳与香港、台湾的经济合作。六是要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在更大范围和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和竞争。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