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开弓也有回头路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0日04:21  荆楚网-湖北日报

  荆楚网消息 (湖北日报) 4年前,武汉市在初中推行《科学》综合课程,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四门课合成一门新课《科学》,启动《科学》课实验。在争议中走过4年之后,《科学》课重新改革,推行分科教学。

  仓促改革埋下隐患

  2004年9月,武汉市在初一新生中推行《科学》综合课程,教材采用本地版本。作为一门全新课程,《科学》遭遇到教材、师资、实验器材等几方面的尴尬。

  目前,各初中的《科学》教师都是原来分科教学时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老师。“教起来很吃力!”一些《科学》课老师反映,手里至少有5套相关教材和教辅资料,备课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要比以前多3至4倍。

  此外,实验器材也一直困扰着《科学》课教学。各校原来的实验室都是按照分科教学的科目设置,没有专门的科学实验室,实验仪器不全。

  争议中走过四年

  2005年初,在政协武汉十届三次会议上,有委员首次提出应立即停止《科学》课。他们认为,《科学》课师资力量跟不上、教学设备与课程要求极不配套,如不及时弥补,会对初中教育造成伤害。但武汉市教育部门负责人表示,《科学》课不会停,并将稳步推进这一课程改革。

  为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校外培优机构也开设《科学》课,家长则把原来分科教材搜集起来,孩子放学回家再分科学习。与此同时,一些学校明里综合暗中分科。2007年,武汉中考首考《科学》,很多题目只是各科知识的简单“拼盘”,这成为学校推行分科教学的最大动力。2007年,首届学习《科学》课的毕业生进入高中,来自华师一附中等学校的信息表明,武汉学生在物理、化学和生物三门学科总成绩中,普遍不如省内地市学生。

  一些教育专家认为,武汉开设《科学》课的初衷是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推行素质教育,大方向是对的。然而,这一改革未能与高中教学、高考对接,显得有些“冒进”,一些家长质疑此改革是拿一代学生做“试验品”,并引发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的广泛质疑。

  事实上,面临少有老师胜任等难题,武汉中考《科学》课试卷已是“分科拼盘”、学生用书实际上已是分科教材、教学则是分科讲授。2008年春季开学后,武汉取消了《科学》课全市统考,《科学》课最终名存实亡。

  理性回归是必然选择

  面对社会的强烈反响,为保证课改顺利进行,武汉市教育部门成立课题组,对《科学》综合课程进行专题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

  报告显示,《科学》课初步尝试了学科评价改革,但也存在着特别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科学》课全科教师师资问题无法彻底解决;二是评价办法无法很好对接;三是实验设备无法完全保证。尽管教育部门采取种种举措,投入大量资金,这些问题至今无法解决。

  分科教学后,教师的专业背景与所教授的内容更切合,教师可以用更多的时间来优化教学内容与方式,与学生一起更加深入地探讨问题。初、高中科目也可以很好衔接。

  许多关注教育的人士认为,《科学》课在争议之后重新分科,是教育部门对公众呼声的合理回应,是符合教育规律的必然选择。 (记者 江卉)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