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明年春季起武汉《科学》课重回分科教学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图为:《科学》课课堂(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李樵

  在《科学》课开设四年多并经历众多争议与困难后,武汉市教育局负责人昨日宣布,2009年春季起将进行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分科课程实验。这位负责人说,此举是结合《科学》课的教学现状,为迎接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作出的统筹安排。

  具体调整为:2009年春季开始,初一年级开设生物、地理,初二开设生物、地理和物理;初三年级继续开设《科学》课。2009年秋季起,将在初三年级开设化学、物理。2009年中考,《科学》课仍在考查科目范围内。

  2004年秋季开学,武汉市从初一年级开设《科学》课,10万名学生使用武汉版《科学》教材,将原来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教材合四为一。此后,《科学》课在争议声中度过了四年的时光。

  武汉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称,在推行《科学》综合课程实验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现阶段无法彻底解决的问题:一是《科学》课全科教师问题无法彻底解决;二是评价办法无法很好对接;三是实验设备无法完全保证,“这些问题是制约继续推进《科学》综合课程的根本因素。”

  这位负责人表示,武汉版《科学》教材,将按照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作为课程资源免费提供给学生使用,纳入地方课程管理和教学,供学生选修。

  武汉市教育局基教处处长王辉华说,实行分科教学后,武汉市初中学生将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印的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教材。

  明年中考仍考《科学》

  以后可能分科考核

  武汉市教科院负责人说,分科教学后,2009年中考《科学》仍是考查科目。武汉市教科院已成立课题组,对2010年和2011年的分科课程学业评价考试进行专题研究,确保课程改革稳步推进。

  学习内容不衔接

  教科院将采取措施弥补

  分科教学后,作为学生如何适应这一变化?

  武汉市教科院负责人表示:分科课程是按阶段推出的,初一年级开设地理、生物,初二年级开设地理、生物和物理,初三年级开设物理和化学。从课程的设置来看,由少到多、由易到难逐步推进的。

  这位负责人说,分科学习的内容也相对集中,知识的关联度比较高,从前期调研的结果来看,学生也更适应这一调整方案。实施分科课程,所带来学习内容上的不衔接问题,市教科院将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弥补和完善。

  他说,武汉市将在总结实施《科学》综合课程的基础上,加大分科课程教学的管理与研究力度。目前,武汉市教科院已经研制出初一、初二分科教学指导意见。

  各方反应

  反应一:突然

  “四年前《科学》课仓促‘上马’,导致现在的紧急‘下马’。”昨日,听到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课程回归分科教学后,远城区一位初中校长说:“虽然在意料之中,但仍感到突然。”

  这位校长说,《科学》课实施之初,武汉市教育局曾说“开弓没有回头箭”,但是现在却紧急“刹车”。“这如同出国在外,刚调好生物钟,却突然接到回国的命令,令人措手不及。”

  反应二:惋惜

  汉口一中学校长表示,当初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的改革,一夜之间就“回到从前”,令人深感惋惜。他说,很多年轻的教师刚适应综合课程的教学,现在又要适应分科教学的节奏和方法,感到有点茫然。

  感到惋惜的还有很多生物和地理教师。一位生物教师无奈地说,作为副科老师,四年前根本受不到学校的重视,开设《科学》课后,终于体验到了“主科”教师的待遇,没想到这种良好的感觉仅仅持续了四年多。

  反应三:欣慰

  去年12月,武汉市三十六中《科学》课老师梁大悦,将一篇名为《武汉市科学课教学现状及成因分析》的论文交到记者手中。他通过本报呼吁:《科学》课再也不能这样混乱下去了。

  昨日,梁大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电话那头传来他爽朗的笑声。问及他的感受,他一连说了三声“我感到欣慰!”对于《科学》课,梁大悦将之形容为“一本难念的‘百科全书’”。“不同学科在教材中相互之间没有联系、没有渗透,更谈不上由浅入深的逻辑体系了,可以说是一盘散沙。”

  反应四:无奈

  王先生的儿子今年读高一,得知《科学》回到分科教学后,他愣了半天说不出话来,只是无奈地摇头叹息,“如果孩子高考成绩受影响,谁承担责任?”

  小丽(化名)今年在汉口一所高中读高二,上学期文理分科时,她决然选择了文科,因为从初二开始,她的《科学》就没取得过一次好成绩。她感叹:《科学》早点走回头路就好了。

  回眸

  《科学》课大事记

  2004年:首开科学课饱受质疑

  2004年9月,武汉市从初一年级开设科学课,10万名学生使用武汉版《科学》教材,将原来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教材合四为一。

  一些老师反映,由于师资准备不足,教材编排“不够科学”,部分学生暴露出学习不系统、知识掌握不牢、知识结构有缺陷等弊病。

  2005年:部分学校暗自分科教学

  2005年初的武汉“两会”上,有政协委员提出立即停止科学课,理由是师资短缺,教学设备与课程要求极不配套,教材适用及研究不到位。

  对此,武汉市教育部门负责人表示,《科学》课不会停,将在解决师资、配套实验设备等问题的同时,稳步推进科学课改。

  沸沸扬扬的争论之后,一些学校表面上实行综合教学,实际上暗自实行分科教学,各校使用的教材和教辅资料五花八门。

  2006年:编印《科学读本》备考

  2006年11月,武汉市教科院编印《科学读本》。《科学读本》重点内容是物理和化学,作为《科学》教材的补充性和知识性读本。同时,将《科学读本》教学内容纳入初中毕业生《科学》课考试、备考范围。

  武汉市教育局负责人说,《科学读本》不是教材,也不是教辅材料,它是一种课程资源。该市初中统一将其纳入课程计划,任何学校不得分科组织教学。

  2007年:中考《科学》卷“拼盘”味道浓

  2007年6月,武汉市中考首考《科学》,不少考生和教师发现,《科学》卷“拼盘”味道浓厚,需要考生用跨领域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题题量不大。家长们质疑:既然是“拼盘”考试,干脆回到原来的分科教学,为什么要偷偷摸摸地分科,增加学生、家长负担?

  2007年12月,武汉一位一线骨干教师撰文呼吁:《科学》课已经非改不可。这位教师呼吁:教育主管部门应尽快重新编写教材,或者及早换用一种较实用的科学教材。

  从本报报道看《科学》课主要纷争

  2004年以来,本报记者一直关注着《科学》课蹒跚的脚步。通过一篇篇新闻报道的标题,我们可以发现《科学》课所引发的主要纷争。

  今秋起,武汉初中生课程将作重大调整

  理、化、生、地“混编”成“科学” (2004年8月1日)

  今秋改上《科学》担心伢不适应

  部分家长四处搜罗老教材

  (2004年8月15日)

  面对开停之争,教育局长说———《科学》课不会停

  (2005年1月23日)

  《科学》课蹒跚前行

  (2005年9月27日)

  深圳、武汉教师研讨科学课教学,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产生激烈碰撞———

  科学课教学,是分还是合?

  (2005年10月29日)

  武汉编印《科学读本》引发热议———《科学》将回到分科教学老路?

  教科院:仍坚持综合教学《科学读本》是为了和高中衔接

  (2006年8月29日)

  新洲区教育局下发课程调整意见———《科学》课必须分科教学

  (2006年11月3日)

  先是“开停”之争,后是“分合”之争,《科学读本》接着引发了备考困惑

  如何应对首次《科学》中考

  (2006年11月21日)

  《科学》备考:拆东墙补西墙

  (2007年4月4日)

  部分教师“现学现卖”,影响教学效果——

  师资薄弱,仍是《科学》教学软肋 (2007年7月28日)

  初中《科学》教材期待“变脸”

  (2007年8月23日)

  教材知识不系统的问题依然存在,“四合一”教师缺乏——

  部分初中出招应对《科学》

  (2007年9月6日)

  三年《科学》课交上尴尬答卷

  高一期中考试,武汉学生物理、化学和生物考不赢外地生

  (2007年11月28日)

  一线骨干教师撰文呼吁——《科学》课,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2007年12月26日)

  分科教学的学校学生“占便宜”,一些没分科的考罢想分科

  尴尬《科学》遭遇四年之痒

  (2008年6月22日)

  经历四年的“分合之争”后,不再强令综合教学——

  今秋起,《科学》课可以分科教 (2008年8月22日)

  综合教学时,身兼数任教不来;分科教学,人手又不够——《科学》课分科教,师资有些缺 (2008年8月26日)

  武汉酝酿对《科学》课进行重大改革

  ●可能明确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分科教学●现有《科学》课或将变成选修课程(2008年11月20日)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