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居民宁柏顺:一路梦想,一路创业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0日05:15  浙江日报

  写在前面的话:

  30年改革开放,对于身处农村的老百姓而言,感受最真切的是人的流动性。许多与宁柏顺一样的农村青年,开始步入了城市的生活。他们第一次看到了城市的繁华,也有过第一次经历城市的窘相,但是,改革开放给了他们一个梦想,和一个改变人生轨迹的机会。

  他们,这些曾经被称为“盲流”的农民工,如今在浙江,已经被城市看作新居民,医疗、住房、小孩入学等都和本地居民享受一样的待遇。2008年,宁柏顺三岁的小儿子,要上桐乡公办幼儿园了。

  “等到儿子这代人长大,就不再是新居民,而是城市的居民了。”这是宁柏顺的梦想,也是中国千千万万农民工对未来的期许。

  只有流动起来,打破行政区划和城乡界限,才是真正的改革开放。中国正朝着这个方向前进。

  刺目的阳光透过窗户射进屋里,角落里一片黑暗,一家人围坐在一张矮桌前吃饭。

  “长大了做什么?”宁柏顺问三岁的儿子。

  “110!”

  小孩子还不懂得掩饰自己的野心。

  不过,无论行伍出身的父亲如何引导启发,小家伙就是想不出来想做“110”的理由。

  简陋的出租屋里,有小家伙的“警车”,那是一部最简易的儿童自行车。

  湖南人宁柏顺,桐乡市一家公司的保安副队长。一路梦想,一路创业,一路寻找能够落脚的栖息地。在城市里安顿下来,这是个打工者的基本原则。

  进城,怀揣太多的梦想

  虽然拿着低薪,干着城市里最苦最累的活,也没有城市户口,但相对于农村来说,打工者回家过年时的大包小包和光鲜衣着,仍然强烈地撩拨着年轻人的心

  1999年这个年份,对于退伍军人宁柏顺来说,有太多的创业梦想和太多的英雄梦需要一桩桩去实现。

  进城打工,这几乎是所有农村青年改变人生轨迹的惟一出路。十年前的1989年,打工还被认为是并不十分体面的工作,而是不安心扎根农村、不务正业的小青年们的选择。社会上甚至称这个群体为“盲流”。

  但到1999年的时候,这个群体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了数量上的巨大增长。虽然他们仍然拿着低薪,仍然干着城市里最苦最累的活,也没有城市户口,但相对着几年穿着同一套衣服的村民来说,打工者回家过年时的大包小包和光鲜衣着,仍然强烈地撩拨着年轻人的心。

  关键的是,社会开始正视这个群体的正面意义,不再称他们为“盲流”,而是“打工仔”这个比较中性的称呼。有些地方开始试着承认他们对城市的正面价值,而不再是城市形象的污点。

  此时正是海南建省十周年,虽然十万人才下海南的盛况不再,但全国最大特区的魅力, 还在强烈吸引着一批批大陆青年跨越海峡,奔向那个梦想之地。“海南岛上,鲜花已经盛开。”

  宁柏顺有名战友正好在海南,一声招唤,宁柏顺第一次看见了海。乘船到达海口,发现到处草木,没高楼,海边别墅很多但都空着,也没装修。他去的一家工厂是外商的电子装配厂,厂子很小,做些来料加工。

  这跟想象中的大工业相差太远了。现在回头看看,感觉那都不算是企业,比湖南老家和南好多了,但到过广东,就感觉在海南只能吹海风看海,赚钱不行。

  一个月后,宁柏顺回到广州,摆地摊卖梳子和橡皮筋,后来跑到珠海特区卖厨柜,直到后来到了珠海河畔豪庭当保安。这是金山物业的工作,在珠海属于高档小区,以万科为标杆。二十多个保安,都是差不多年纪的退伍军人,“万科能做到那么好,我们也能。”直到现在,宁柏顺还挺怀念那段时光,一群人满怀理想,准备干出一番像样的事业。

  时为2002年9月份,感觉珠海潜力不够大,没发展起来。三名退伍军队相约去深圳找机会。他们甚至想好了公司名称:从三人名字中各取一字,这“金明顺”清洁有限公司。

  在老家过完春节,宁柏顺拿几千元积蓄直奔深圳,到了一看,三人就来了他一个,其他两人反悔不干了。“我说你们反悔,那我一个人去了。”结果公司也没做成,只好到世界之窗卖烧烤谋生。

  那爽约的两人,现在一个还在珠海,做到了经理。另一个在汕头,与建筑商做生意。

  卖烧烤也不行,宁柏顺到一家物业公司做了几天保安,到一家房地产公司售楼处做过接待,开过高尔夫球车,一年多,“学了不少东西”。

  甚至连开车——他身上的惟一技术,也因为没有广东户籍的人担保而没有机会。

  2003年发生了一起与农民工有关的法律变更。1982年以来一直执行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被国务院废止。这起法规的修订,成为农民工管理方式上的重大变革。从此,农民工不会因为失业或者没有暂住证而被罚款、被强制离开城市。“感觉,突然自由了。”

  2004年,宁柏顺认识了在首饰厂做金项链的老婆,两人觉得打工赚不多钱,于是在2005年4月份在深圳盐田区开了家快餐店,卖快餐给打工者,三五元一份。

  “对效益高估了,全凭激情。2.8元一份的快餐,看起来很热火,其实没利润。”这次创业未果,亏了三四万,只好回家,投入的钱最后只拿回来一万多,刚够生小孩的钱。

  头发甩甩再进城

  2004年这一年,打工者已有了正式的文件上的称呼“农民工”。这个群体的规模超过以往任何时候,中国历史上也从来没有过如此庞大的流动人口。

  “退伍六七年了,一事无成。”回首那段时光,宁柏顺仍然不认命。虽然绝大多数的打工者莫不想着创业,但成功者寥寥。

  老婆回老家生孩子,但他们心还在城市,那里还有未完成的梦想。刚退伍回乡那时,村官的位置都没能留住他。

  当时,退伍回到湖南郴州老家的宁柏顺被当地民政局安排到矿场当下井工人时,一月几百块的工资和这份工作本身,对宁柏顺丝毫缺乏吸引力。

  对于一个怀有英雄梦想的人来说,“偏差比较大”,这简单是在一匹骏马像驴子一样在在磨道里度过余生。

  村支书希望宁柏顺当大队民兵连长。两年后老支书就要退休,他会推荐宁柏顺接任。

  但宁柏顺没有接受,“志在天下。觉得应该到外地闯闯,窝在家里没有出息。”

  这股“万丈豪情”不是没有来由。当年,正读高二的学生会宣传部长宁柏顺,受到徐洪刚精神的感召,决定入伍做一名有男人气概的英雄。

  1993年8月17日,中士班长的徐洪刚从家乡返回部队的客车上,几个歹徒突然向一名青年妇女强行勒索钱物。当被拒绝后,歹徒一边对妇女耍流氓,一边把她往疾驶中的车外推。徐洪刚挺身而出,却被扎中14刀,肠子流出体外达50厘米。

  徐洪刚的“大侠”风范,重新引发了一代人对军旅生活的向往。宁柏顺中断学业,如愿成为徐洪刚所在部队的一员。在此期间,他的英雄理想有过一次实现的机会。一次到洛阳出差采购,碰上一河南义马人被偷,身上只有8块2毛钱,没钱买车票回去,宁柏顺当即借给他100元。

  很幸运,这个人还真不是骗子。他不但还了宁柏顺的100元,还送了一面锦旗到部队,宁柏顺因此被《解放军报》采访。直到现在,那人还和宁柏顺有联系。

  做完了英雄梦,宁柏顺踏入社会,要实现一番事业梦。这个梦想,在农村看不到任何实现的可能。和村里其他年轻人一样,宁柏顺怀着一颗对城市的挚爱之心,毫无犹豫地一头扎进城市。

  2004年这一年,打工者已有了正式的文件上的称呼“农民工”。这个群体的规模超过以往任何时候,中国历史上也从来没有过如此庞大的流动人口。暂住证虽然试图对农民工的流动情况进行登记,但这项政策的结果并不理想,甚至有时成为农民工的一种负担。

  宁柏顺虽然在失业的时候没有被遣送回老家,但当地人的排外,令农民工和本地人之间的隔阂日益加深。

  正是这一年,一直富余得无限供应的农民工突然出现了拐点,有些地方开始出现民工荒,提高2亿多农民工待遇的呼声渐起,宁柏顺再做进城打算。

  打工者成了城市“新居民”

  “社会已经承认了我们的价值,需要努力工作。等到儿子这代人长大,就不再是新居民,而是居民了。”

  2006年,宁柏顺一个在桐乡承包建筑施工的战友联系他,说这边要比珠三角有活力,希望他来看看。

  此前,宁柏顺曾在路过上海时短暂停留,对这边印象非常之好,“尤其是治安”。

  初到桐乡,在批发市场找到一份卖奶粉的工作。经过一番分析,他觉得市场上如果有100袋的容量,97袋已经被别人卖了,市场饱和,商机不大。

  干脆干老本行吧。6月1日到肯青拉链厂,也就是现在的公司上班。他把珠海做保安时没有实现的物业管理梦想跟经理讲了一下,一个月后便做到副队长。因为一直没有队长,他这个副队长实际主持工作。

  “以前天不怕地不怕万丈豪情,现在踏实多了。”宁柏顺经常跟现在的同事讲,人无论做什么事情,混着也能拿工资,但做好与不做,心里是不一样的。

  宁柏顺老婆后来也来到桐乡,进一家企业做操作工;宁柏顺的父亲到厂里来做绿化工,妈妈在厂里做清洁工,老丈人偶尔来带带孩子。“在这边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工资也差不多。那边一年二万,现在这边一家人六七万一年。”

  相比珠三角,这里的保安工作非常清闲,“没有那么猖獗的犯罪”。

  更关键的是,这里也许将是他一家人的落脚地。不管去机关办事、医院看病,还是到图书馆借阅,这边对外地人不排斥,看病不因外地人而怠慢,“当成一家人来做。”

  当地政府在各种场合正式承认农民工的价值,并欢迎他们成为城市的一员。嘉兴市还在全国率先成立了专门服务农民工的政府机构“新居民事务局”。融入城市社区,邀请他们成为“新居民”,而非仅仅路过的打工者。

  宁柏顺正在申请《新居民居住证》,有了这张证,他的医疗、住房、小孩入学等都和本地居民一样待遇。他自己是领班级别、居住一年以上,符合《居住证》的领取条件。之所以以前没申请,是因为没有小孩,没有紧迫感,现在他的三岁小儿要上公办幼儿园了。

  就他自己,即使创业不成,因为有养老金,“慢攒着吧。这种钱小得看不出来,但时间长了,就是很大一笔。”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一生只能在普通岗位上度过,打工的总是比老板多。而一个打工的也能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的生活,这是社会的进步。不做官、不当老板也能过上幸福的日子,这不是富起来的少数人的幸福,而是全国绝大多数人的幸福。

  “天南海北很多创业梦想,现在还有渴望。”宁柏顺说,“我对老婆说,做好思想准备,也许哪天不干了,攒五六万元又去创业。”

  最近宁柏顺想了很多,因为国家的新农村建设政策,有时觉得还不如回去,农村也是广阔天地。

  “但也仅止于想想,真要回去——那是不可能的。”宁柏顺说,社会已经给了新居民这个出路,需要努力工作。等到儿子这代人长大,就不再是新居民,而是居民了。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