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打开向往城市生活的天窗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0日05:15  浙江日报

  “农民工”,一个最受牵挂群体的集体称谓。

  社会流动性增强,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堪称最形象的阐释。8000万,1.5亿,2亿,跳跃的数字既反映了农村人口的剧烈流动,也反映了农民工正在成为一个新的人口群体。

  从农村到城市,从田间到工厂,从固定居住到高流动性,中国农民群体经历着巨大的裂变,其中有欢欣,也有痛苦。

  从我上小学一年级,也就是1985年开始,村里出去打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看着他们穿着新衣服回家过年,那羡慕可是不一般。在那个封闭的山村里,能出去见世面,都是前几辈子的人不敢想象的事。记得老人家一开始对年轻人出去打工颇不以为然,认为不务正业。但当年轻人穿着新衣服,带回来的钱不但可以养家还可以存一些在信用社的时候,老人家的态度就变了。

  但那时候,年轻人出去也就是到省城做建筑工人。而给我最震撼的一次,是在高中一年级那时。

  1992年邓小平南巡,这年我到县城上高中,一进城就听说深圳那边的企业来招电子工人,只要年轻女孩子。有人私下里说,不是刚刚说深圳的路走错了吗,现在政府又帮他们招人,还是年轻的女孩子,谁知道招去干什么。

  但于我来说,能有机会去深圳这样的城市见世面,那种感觉至今记忆犹深。

  在传统中国,农民能出去见世面,基本上只有从军一个机会。而到了改革开放时期,东南沿海一带的农民可以从商。但对于内地的农民来说,打工可能是这个时代能让他们出门见世面的惟一机会。

  中国有2亿多人抓住了这个机会,改变了自己和家庭,也改变了这个国家的面貌。农民工为国家的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他们也在新故乡以自己的努力改变了中国传统的乡土社会,使中国成为一个多元共存的社会。

  而像宁柏顺一样的新居民,早已突破了农民工当初打工赚钱回家娶媳妇盖房的经济概念,而成为生活的选择。在这个可以选择自己居住地的时代,他们选择了发达地区,共享经济发展成果。他们不但改变了经济版图,也改变了国土上面的人口和社会结构。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农民工已经到了第二代。究竟是当农民,还是当市民,究竟是住农村还是住城市,究竟是留下来还是继续流动,农民工开始有了自己的选择。

  可以想见,随着未来中国社会建设进程,比如户籍制度改革的提上日程,2亿农民工心里,那扇已经打开的向往城市生活的天窗,不会再被关上。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