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4年饱受争议 科学课终“分家”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0日05:37  荆楚网-楚天金报

  荆楚网消息 (楚天金报)记者郭会桥报道:关于初中科学课的纷争,推行课改4年多后,终于尘埃落定。昨日,武汉市教育局出台意见,对初中科学课进行重大调整。从2009年起,初中科学课变为综合实践活动课,课时由每周5课时减少到每周1课时,列入地方课程管理和教学。而以前被合并入科学课的地理、生物、物理和化学,将重新回到主科的课程表上,分科教学。

  按规定,从2009年春季起,武汉市将进行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分科教学,统一使用人教版教材。其中,初一上生物、地理课,初二上物理、生物、地理课。为保持稳定,初三继续上科学课;中考时,科学课列入考试科目,分值为140分。2010年、2011年的分科课程考试方案待定。从2009年秋季起,初中全部进行分科教学。

  另外,科学课成为选修课,教材修订后,将体现武汉特色,免费给学生使用。

  2004年9月,武汉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四门课合成综合课程——科学课,教材也采用本地版的“四合一”教材。推行4年来,科学课仍面临师资、实验器材、与高考评价难“对接”等问题,饱受“开停之争”、“分合之争”。“回归到原来的分科教学,从形式上来说,这一做法是对科学课改革的否定。”昨日,汉口一所初中校长如是说。

  图为:4年多来,本报对科学课改革的鼓与呼 记者严斯林摄

  □本报记者郭会桥 邵娟

  解读

  科学课“回归”的四大焦点

  分科教学后,中考怎么考?学生又怎么适应这一调整?昨日,针对科学课“回归”,武汉市教科院院长王池富给予比较全面的解答。

  分科教学后 中考考试待定

  2009年中考,科学课仍列入考试科目。但是,2010年,新初三学生物理、化学分科教学后,科学课同时为选修课。那么,中考怎么考?

  对此,武汉市教科院院长王池富表示,今后,中考改革的原则是总体上保持稳定,局部适度创新,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也就意味着,2010年、2011年分科教学后,到底是物理、化学等分科考,还是继续考科学(内容可依然为分科“拼盘”模式),目前仍是未知数,暂难确定。

  “分”与“合”各有利弊

  王池富介绍,目前,教育部在初中设计了两套课改模式:一套是理、化、生、地分科教学模式,一套是科学课理科综合模式。这都是符合初中“课改”方向的,至于选哪一种模式,由各地决定。

  “不能说综合不好,或者分科不好。其实,两者各有长处,两者的培养目标也是一致的。”王池富认为,现在,武汉采取“分科”模式,只能说明这一模式更适合现阶段武汉初中老师、学生的实际状况。

  他提醒,分科教学后,“课改”突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活用”知识等特点,在今后的中考试卷中,这些都会继续考查。

  内容调整将进行“无缝对接”

  王池富介绍,“分科”教学是按年段推出的,七年级上地理、生物课;八年级上地理、生物和物理课;九年级开设物理和化学课。从课程的设置来看,由少到多、由易到难逐步推进。

  他表示,分科教学后,学习的内容将相对集中,知识的关联度比较高。从前期调研的结果来看,对这一调整方案,学生会更适应。同时,分科教学后,对七、八年级带来的学习上的不衔接,武汉市教科院将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弥补和完善。

  对现在的九年级,以及高一、高二年级的学生,武汉市教科院将集中力量,加大跟踪指导的力度,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相关学科学习内容的“无缝对接”。

  初中课程:分科加综合

  目前,在分科、综合课程设置上,义务教育不同于非义务教育。王池富介绍,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课程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高中以分科为主。

  反应

  回归分科教学 赢得一片欢呼

  反对第一人:我公开叫停过20多次

  在科学课改革进行了半年之后,2005年初,在武汉市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民盟武汉市委副主委、武汉中学原副校长邵树人首次提出停止科学课。当时,这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昨日,当记者把科学课“回归”消息告诉他时,邵树人直言:“这就预示着科学课改革的失败,并且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科学课作为地方课程,到最后会以不了了之而收场。”

  回首近几年,邵树人说,他在公开场合叫停科学课不下20次,相关主题的叫停提案超过了30个。对此,邵树人解释说,任何一项改革都需要慎重,尤其是教育改革,事关育人工程,更需要科学、严谨、慎重,需要充分的调研和准备。但是科学课匆忙上马,仅对老师培训20多天就开展这一重大课程改革,造成音乐、美术、体育老师都来教科学的怪象。

  一线教师:减轻教师和学生负担

  一位初中物理老师认为,回归分科的做法符合教育规律,术业有专攻嘛,并且也减轻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对于老师,可专心做好本专业的教学工作;对于学生,不用再学了科学课后,还要忙于物理、化学的培优,减轻了不少负担。

  另外,采访中,两名高中校长均认为,这样有利于初高中衔接,有利于高中理科教学。

  科学课作为一门新生学科催热了初中培优市场。今年中考前夕,文都教育机构中学教务部负责人告诉记者,自从武汉市实行科学课以来,在此培优物理和化学的初中学生人数翻了一番。以往,初中培优最多的学科是英语和数学,而现在,物理和化学培优人数超过了前者。

  有老师认为,教育部门明确科学课回归分科教学可以减轻学生负担,因为校内老师会讲得更专业和详细,学生也没必要再往校外培优点跑了。

  金报家长QQ群:一片叫好声

  “真的吗?科学课真的确定分科教学了?太好了!”昨晚,金报家长QQ群的初中家长们听到这一消息后,高兴中也有质疑声。

  “虽然我孩子所在学校已经分科教学,但是政策明确后,还是会带来一些好的影响,比如老师可安心教学,学生也不用瞎忙着到处培优了。”

  也有高一年级学生的家长指出:“为了这项改革,我们付出了很多,培优费、教材教辅费,还有学生的精力,这些由谁来埋单?”

  学生:早已分科 影响不大

  采访中,多数学生反应平静,他们认为回归分科对他们的影响不大,因为学校早已分科教学。

  汉口一所初中初二学生说,目前,学校统一复印“人教版”物理、化学、生物教材,用作上课时的教材。“分开教学后,可以学得更透彻,毕竟物理老师教物理,化学老师教化学,不像以前科学课一个老师上课时还会讲错。”

  同时,她也表示,课本上的制氧、制氢实验都十分有趣,她和同学们都想动手试一试。可惜,学校的实验器材很少,平时做实验,都是老师做,她和同学们在旁边看,“希望今后分科后,实验能让学生多‘动动手’”。

  影响

  “回归”后的阵痛与尴尬

  科学课明年“回归”分科教学,这将给初中师资调配、高校师资培养、科学课培优等带来巨大冲击。

  师资调配 面临“阵痛期”

  昨日,汉口一所初中校长表示,明年,各科老师将重新调整,学生学过的知识也将再衔接,校园内预计会有半年多的“阵痛期”。

  他介绍,2009年春季,初一、初二开生物、地理,肯定会增加课时量,但生物、地理老师从哪里来?目前,许多学校在摸索分科教学时,在初二都安排了物理和化学老师。但明年,初二不上化学,这些化学老师如何“分流”,都值得思考。

  另外,目前,由于课时量有限,初一学生学的生物、地理知识都是“皮毛”。明年,这些学生只开生物、地理,内容和课时量都会增加,学生学的知识如何重新梳理,也是一个问题。

  但他认为,总体来看,科学课回归分科教学,体现了按教育规律办事,适应了现在学生年龄特点。

  高校科学专业 未来路在何方

  武汉推行初中科学课后,师资成为一大问题,培养科学课教师的任务落在了高校身上。

  2005年,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开设了科学教育专业,招收了22名学生,明年6月,第一批学生毕业。可是现在,武汉市科学课又回归分科教学,这些毕业生怎么办呢?

  昨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化学生物系的黄书记闻听此消息后,有些意外。她说,除了这22名毕业生,学校在今年又招收了第二批科学教育专业学生。至于这些学生的未来之路,黄书记说,小学需要科学老师,另外,浙江省还在坚持开设科学课,那里也需要专业老师。

  历程

  金报鼓与呼共筑“回归”路

  2004年:首开科学课饱受质疑

  2004年9月,武汉市从初一年级开设科学课,10万名学生使用武汉版《科学》教材,将原来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教材合四为一。

  一些老师反映,由于师资准备不足,教材编排“不够科学”,部分学生暴露出学习不系统、知识掌握不牢、知识结构有缺陷等弊病。

  当年,在深入采访家长、教师、教育专家后,本报率先推出“科学课,分合之争”整版报道,客观写出多方忧虑和争议。

  2005年:部分学校暗自分科教学

  2005年1月,在政协武汉市第十届三次会议的小组讨论会上,政协委员对科学课公开喊停。本报记者作出连续的跟踪报道。这一事件引起教育部的关注。

  最后,武汉市教育局明确表示,该市将继续推行科学课,逐步解决师资、教材、与高中衔接等关键问题。

  同时,在沸沸扬扬的争论背后,一些学校表面上实行综合教学,实际上暗自实行分科教学,各校使用的教材和教辅资料五花八门。

  2006年:编印《科学读本》备考

  2006年11月,武汉市教科院编印《科学读本》,去年初已在初三年级学生中启用。《科学读本》重点内容是物理和化学,作为《科学》教材的补充性和知识性读本。同时,将《科学读本》教学内容纳入初中毕业生《科学》课考试、备考范围。

  当时,本报即刊登出“武汉初三学习《科学读本》,引发分科教学疑虑”。

  2007年:科学课退出部分中学课堂

  2007年,科学课迎来了首次中考,本报邀请专业人士对试题作出分析,让人意外的是,试题多是分科内容,少有综合,这让坚持综合教学的学校大呼吃亏。

  关于科学课的报道,本报坚持多用事实说话,使报道说服力更强,提高了报道权威性。

  中考结束后,本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科学课逐步退出部分初中生课表,转而由原来的物理、化学等分科课程代替,一些初中开设的科学课已名存实亡。

  2008年:科学课回归“分科”

  武汉市开设科学课以来,作为一份重品质、负责任的媒体,本报一直积极关注,正确引导。从《科学课分合之争》、《政协委员对科学课喊停》再到《科学课改革,该由谁来埋单?》等等,这一系列的报道受到广大读者的肯定。众多读者给本报来电、来信,反映孩子在科学课学习中遇到的不解、难题。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