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纸“大包干”手印依旧红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0日05:47  钱江晚报

  本报讯 昨天上午,由中共浙江省委主办、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承办的“潮涌钱江——浙江省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图片展”在浙江世贸国际展览中心开幕。展览展出了530余幅图片和近200件实物,直观、连贯地反映了改革开放30年来,浙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取得的非凡成就。

  红地毯铺就的展厅里,近千名观众在一幅幅展板前驻足,寻找回忆,回味感动。一张德清县上柏村3组王月珍的“大包干”合同书,纸张已经发黄,手印却依旧鲜红。“社员王月珍,承包水田1.7亩,竹山0.037亩,茶叶地0.34亩;上交公粮98斤,余粮313斤……”这张薄薄的合同,记载的是浙江农民的胆魄,他们用沾满泥土的双手,推动了历史前进的车轮。

  余杭仓前镇64岁的葛寿根老人,看着这页合同感慨万千:“1978年,我一家7口拼死拼活干一年,还倒欠生产队98元钱。1980年买了照相机偷偷给人拍照挣点钱,又被人告到公社里。”但是毕竟变化开始了,“除了挨顿骂,没起什么作用。”葛寿根的胆子大了起来,他跑供销,包水泥预制品厂,日子越来越好。“我原以为我们这辈人会苦一辈子,没想到还有现在的好时光。”他说,“这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所以今天我一定要来看看。”

  “世界上有市场的地方就有浙江人,有浙江人的地方就有市场。”图片中的浙江商人们,20世纪80年代初挑着货郎担、磨刀剪挑子走村过乡,90年代扛着蛇皮袋打着大哥大,到后来温州人在国外开出首个市场,“风云浙商”颁奖典礼上的意气风发,图片勾勒浙商传奇的由来,也警示着人们,日子好了,当年修鞋匠、泥水匠、打铁匠传承下来的精神不能忘记。

  一组组百姓衣食住行变化的图片,像水珠折射阳光的灿烂。就像这组《婚礼的变迁》:30年前,几斤糖果、几桌酒席、一张黑白照片;30年后,迎新车队、旅游结婚、婚庆公司专业打理……婚礼被演绎得既时尚又个性。结尾处,一张新郎背着新娘幸福地上楼的大幅照片,似乎在预示着,未来的日子,浙江人的好日子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本次图片展将持续至12月25日,展览时间9:00~17:00。团体观展预约电话:0571-28001698。本报记者 何晟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