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集体婚礼》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0日08:02  华龙网-重庆晨报

  本报讯 (记者 李晟)“看,这么多年了,我是不是一点都没变!”昨天下午,挥舞着手中的晨报,鄢文玉的笑容仍像27年前一样幸福。今年已50岁的她,就是《寻找当年弄潮儿》(18日5版)中,《集体婚礼》一图里手拿挂历、胸带红花的女主角。

  如今,鄢文玉和丈夫何利众在陈家坪农贸市场里,共同经营着一家小卖铺。每天跳跳坝坝舞,周末登山踏青,夫妻俩生活得有滋有味。

  由市委、市政府主办的《朝天汇流———重庆市纪念改革开放30年展览》,在位于人民广场的三峡博物馆,继续向市民免费开放,昨天吸引了上万市民参观,将人们的记忆拉回了改革开放中的一个个历史性时刻。

  首场集体婚礼

  30年前的时尚之举

  “认识我的人看到照片都笑我老土,其实他们不晓得,集体结婚,在当时是多么时尚的事。”鄢文玉说,18日晚上她跳完坝坝舞回家看到报纸后,就抓着报纸敲遍了小区邻居的门。

  事隔27年,鄢文玉说,婚礼很多细节已经不太记得了。“我们是看到厂里贴出的通知,报名参加集体婚礼的。当时来了好多领导和记者,照片里我手上拿的那本挂历,还是我的结婚礼物。”

  “我现在还记得,那天我穿的是自己买的蓝色西装,老公穿着父母送的夹克。在提倡‘新事新办’的上世纪80年代,婚纱之类的反倒不时尚。”

  鄢文玉说,那天和另外33对新婚夫妻一起吃完午餐,主办单位还专程找来一辆挂满大红横幅的面包车,拉着他们参观山城市容,“那是重庆第一次举办集体婚礼,漂亮的婚车吸引了不少围观者。”

  改革30年

  买了新房做起小生意

  今年3月,鄢文玉的儿子也与恋爱多年的女友走进了婚姻殿堂。参加儿子的婚礼,让夫妻俩感触良多。

  “我给儿子说过当初的集体婚礼,他没多大的感触。”对儿子的态度,鄢文玉夫妻很能理解,“毕竟时代不同了,他无法理解我们当初的激动是很正常的。

  不仅是观念的巨大差异,鄢文玉说,他们一家的生活也有了巨大的改变,“照片上我结婚戴的眼镜,才买成几元钱,现在我戴的眼镜都上千了。30年前,我连5块钱都要存进银行,存折里的数字从来没上过5位数,哪像现在,我们不仅有自己的房子,还买了门面做起小生意,这些都是我当初不敢想的。”

  相互包容

  婚姻甜蜜的首要秘诀

  说起自己27年的婚姻生活,鄢文玉非常自豪,结婚至今,他们每年都会去拍一套照片,不论哪张,夫妻俩都笑得嘿甜。“利众最爱回忆过去,他经常都把我们当初的情书翻出来念给我听。我心情不好的时候,他还会给我唱我最爱听的老歌。”为了配合妻子的爱好,何利众还学会了跳交际舞。

  而对生活里偶尔发生的争吵,鄢文玉说,他们的秘诀就是相互包容,“我们一直都认为,只要两人同心协力,不管遇到多大风波,我们都能携手走过。”

  “我们真是遇上了好时候,如果不是改革开放,我和老公现在可能还在厂里当工人,每月拿着死工资。”鄢文玉笑着说,“你看嘛,如果不是生活水平好,我哪里能30年前、后看起来一个样。”

  在《朝天汇流———重庆市纪念改革开放30年展览》上,新华社的一组《两江弄潮》老照片,记录了30年间,重庆时代弄潮儿的身影。今天,本报将继续寻找这组照片中的人物,请拨打晨报热线966966与我们联系。

  鄢文玉和丈夫何利众的近照

  1982年

  自学成才

  青工吴后立自学成才被提拔为厂长

  老照片中的鄢文玉(左一)

  夫妻俩现在陈家坪农贸市场经营小卖铺,携手走过27年甜蜜婚姻

  1984年10月

  城市改革积极分子

  参加首都咨询日活动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