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百尺竿头 奋勇前进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0日08:09  解放日报

  “短短一个小时的参观,浓缩了三十年祖国经历的变革、遇到的困难、取得的成就。我们骄傲、我们自豪。最困难的日子,我们13亿同胞,携手一同走过。请坚信,这个国家的实力将来会无法估量。”来自上海市青年干部管理学院的观众,在看完《上海市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成就展》后,激动难抑地在留言纸上写下自己的心声“让我们百尺竿头,奋勇前进!加油!中国!”

  昨天是展览向公众免费开放的第二天,有约41000人次前来观看,300余位观众在看完展览后来到留言板留言。变化,体现在展板上,一张张记录着改革开放30年上海今昔对比的照片令人心灵震动;变化,涌动在展板下,经济发展成就让很多市民切实享受。看着眼前走过的每一位观众手拿数码相机和手机拍摄展品,77岁的薛振辉十分感叹:“三十年前,拥有一台相机曾是不可企及的梦想。”

  “这就是我结婚时住房的情景”,在模拟潘家湾弄逼仄的弄堂模型前,50岁的邓女士脱口而出,指着公用水龙头和楼高不足两米的房子,曾经熟悉的生活情景再次扑面而来。她告诉记者,如今,他们一家三口住在110平方米的宽敞住房内。这些切身体会到的改变,以及亲眼见证过的历史,把个人的命运和城市的发展紧密相连。 退休干部全松华深情回忆,“我1992年回沪探亲时买了两只相机,贪婪地在外滩拍来拍去,只觉得有拍不完的美景。我相信2008年以后,上海的美景会越来越多。”

  一位姓许的中年观众感慨颇多,“改革开放三十年,是我踏上社会的三十年,是改革开放给我们这代人带来了机遇、带来了成功。三十年巨变,不能忘却。”80后的张正颖信心满怀,“我虽然只经历了改革开放20年的变化成就,但是作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看见自己的国家和城市积极进步,倍感自豪。”

  展厅里的不少参观者,是上海变化的见证者和建设者。来自上海建工集团第四建设公司的董雪根师傅一身蓝色工作服还未来得及换下。从绍兴来沪工作14个年头的他先后参与了多项上海重大工程建设。“参与上海的建设,让我一直感到光荣自豪。”他告诉记者,第四建设公司目前正在冠生园路进行马路小隧道改建工作,他和同事们打算明年春节尽量不回老家,保证工程顺利推进,保证上海到世博会举办时能向世人展示一个新面貌。

  “三十年的时间在人类历史上只是一瞬,在大自然中更是微乎其微,”上海广播电视国际新闻交流中心的职员在留言板上这样写道 ,“然而思想的解放,会带来无法计算的社会经济飞跃,思想的变革会为人类的发展起到不可限量的推动。上海的成就,正是改革开放思想创新的一个缩影。”


本报记者 沈轶伦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