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 中日迎来新发展阶段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0日09:03  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赵新宇):30年前,邓小平和福田赳夫等中日两国老一辈政治家推动中日缔结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日结束战争状态,两国和平共处、世代友好的大方向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确立下来。正如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今年5月对日本进行“暖春之旅”的访问时所说,中日关系已具备了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坚实基础,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年来,尽管遇到过困难,出现过曲折,但和平、友好、合作始终是中日关系的主流,中日友好合作在各个领域取得了巨大发展。”

  这是今年10月24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在北京共同出席《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庆祝仪式时的讲话。

  回首30年,中日人员往来从几万人增加到550万人;日本从中国最大的外援国,到如今中国取代美国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经贸总额超过2千亿美元。

  这30年中,中日关系经历了朴素友好阶段,也遭遇过波折甚至“冰封”时期,一方面中日友好感情更加深化,相互利益更加扩大,另一方面也开始产生对对方的误解。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金熙德指出: “冷战以后,中日之间的关系就出现问题了,日本右倾化造成很多政治家否认侵华历史,还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日美同盟重新定义,给中国安全带来很大压力。所以这三十年不仅是两国利益发展的过程,也是重新定位的过程。经过曲折发展,现在中日关系终于走到新的起点。2006年中日关系出现回暖,打破‘政冷’局面,胡锦涛访日又发表了第四个政治文件,所以今后中日关系会更加务实理性,走进共同发展的新阶段。”

  中日关系走到今天“战略互惠”的新起点上,关键是两国领导人都意识到,中日两国不可分割的相互依存关系。遇到机遇,两国可以共同谋求利益。遇到问题,如果不合作,却很难独善其身。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就曾表示:“日中关系的关键所在是‘互不可缺的伙伴关系’,只要具备这种基本理念,即使遇到困难也一定能够克服。日中两国切磋琢磨、共同合作,才是真正的‘战略互惠关系’。”

  三十年风雨,中日关系发展最大的经验和教训是中日友好不能仅靠政府和领导人,也不能仅靠一部分精英分子,加强中日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这才是中日关系最终能够实现世代友好的根本保证。著名日中友好人士、东京都日中友好协会副会长西园寺一晃先生就特别指出:“中日高级别会议上,常把政治、经济比作推动中日关系发展的两个车轮,但只发展政治经济关系还不够,更重要的国民间的感情。如果国民感情恶化,肯定会导致政治经济关系不稳定。而推进国民感情是要花时间来培养的,不可能靠政治家的命令来实现。”

  而媒体对中日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起着重要的渠道作用。日中友好人士西园寺一晃先生指出,媒体的客观报道,有助于两国人民客观地了解对方,继而对两国之间的问题有正确认识:“正确认识对方国家的情况是非常重要的,两国媒体应该客观报道对方国家的正面以及负面的情况。在这方面,中日两国媒体都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中日两国媒体的交流也很重要,希望中日两国的媒体,不论大小,都到对方国家去看看。”

  在即将过去的2008年里,中日关系亮点不断,问题也不少。中日青年交流年成功举行、汶川震灾中日民众心心相映,显示出了中日民间感情的基础;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日韩领导人首次单独举行峰会,展示了中日合作的稳步发展;而“毒水饺事件”、“田母神俊雄文章”事件也显示了中日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并没有消失,战略和解尚需时日。对于未来中日关系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金熙德指出:“中日关系早已超出了双边关系,两国不仅是东亚大国,更是世界级的大国,我认为今后中日关系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看我们能不能抓住机遇,克服两国的结构性矛盾。我对两国关系的未来有谨慎乐观的态度,因为我们没有理由对抗下去,只有合作,才能形成双赢的未来。”

  面对未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今年5月访日期间也已经提出了中日开展战略互惠合作的具体领域:“一是增进战略互信,建立两国领导人互访机制,加强两国政府、议会、政党之间的交流和战略对话;二要深化互利合作,重点加强能源、环境、金融、信息等领域的合作,加强和完善中日经济高层对话机制;三、扩大人文交流,建立青少年交流长效机制;四、推动亚洲振兴,共同致力于维护东北亚和平稳定,促进东亚区域合作;五、应对全球挑战,共同为解决能源安全、环境保护、南北差距、重大传染性疾病等全球性问题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署30年后,中日关系正处于一个空前复杂的互动框架内,两国人民将见证中日关系在更高层次上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