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骑摩托车的超总

  超总也算是我一直相识的朋友了。那时还没有施行计划生育政策,他母亲生他的时候,上面有了四个姐姐和一个哥哥,已经严重“超标”,所以给他取名“超”。

  超总的精明在读小学时就显露无疑。每年,他家的“双抢”总是拖到最后。当人家在田地里辛勤劳作的时候,小学五年级的超总,一清早就赶到供销社进5分钱一支的冰棒,周围包上湿毛巾,用泡沫箱子装好,骑上齐了他肩膀的自行车,沿着机耕路开始一毛钱一支叫卖他的冰棒。冰棒买得多的人家,他就顺手送上一两枚他母亲自酿的“酒曲子”给人家“捂甜酒”。一天下来,他能进三四趟货。傍晚回来,他会特意留一些,免费分给伙伴们享用,而这些得了“好处”的小萝卜头们自然会在自家农活忙完之后屁颠屁颠地帮他搞“双抢”了。这样,一季农活之后,超总不仅能帮家里争取一些小“劳动力”,还能赚上一笔在同龄人眼里可观的利润。

  初中毕业后,对读书实在不感兴趣的超总和好友一起到长沙跟班学徒。记得那是小吴门一家不足30平米的弹簧店,斑驳的墙壁挂着各类配件和图表,油黑的地面上堆满了大小不一的弹簧。在靠里边的角落里摆了一架高低床,就成了超总的“起居室”。超总在这里狠学技术,师傅有所保留的窍门,他就利用晚上琢磨,拆了装,装了拆,也能弄个八九不离十。由于超总头脑活络,再加上人手不够的原因,他师傅把门面上的事务也渐渐交给他打理。做生意,超总更显得轻车熟路、如鱼得水了。他热情接待生意,贴心为客户着想,大家对他比对他师傅还要熟悉。

  三年师满,我在街上偶然遇到了超总,不想他语出惊人,说要开铺面做生意。其时与他几乎同龄的我还是生活穿梭于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的孩子,当老板对我来说是感觉非常遥远的事情。但17岁的超总义无返顾地开始实现他的“老总梦”。他说服父母亲戚凑了一万多元,单枪匹马地干上了,铺面就租在他师傅的店子旁。说是铺面,其实是和别人合租的一个柜台,拢共不会超过5平方米。超总白天在铺面揽生意,晚上到租金便宜的远郊租住屋赶制成品,一个人把生意做得有模有样。他原来积累的客户资源这时派上了用场,人家一是本来就和他熟络,二是也带点同情的意思,都愿意到他店里来。慢慢地,超总几乎垄断了附近百分之八十的弹簧生意,他师傅门面上已是入不敷出了。超总和师傅感情还是好,他师傅也是慷慨的人,看到徒弟能干并无不快,干脆把自己门面和工具低价转给了他,把超总乐得是呵呵直笑。不足20岁的超总掘到了第一桶金,据他后来透露,这一段时间他的存款达到了6位数。

  随着小吴门的拆迁改建,超总不得不把门面移到三湘大市场去,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费用翻了一番,而客源几乎要重新开辟。但做生意似乎真的是超总与生俱来的本领,他居然每个月都是盈利的。我私底下问他诀窍,他总是笑而不答。有次同学聚会,他骑着摩托带我去买物资。不到两里路的距离,他竟然花了三个多钟头。原来,他只要看见路边有类似机械加工的招牌,都要去打探究竟、招揽业务。别人不耐烦的样子也不能令他打退堂鼓,他总是不厌其烦地介绍产品,留下联系方式,脸上是满怀希望和谦恭的笑容。彼时,我还是陶醉于琴棋书画的大学女生,而超总俨然已是正宗的生意人了。

  实在的小伙子当然受人青睐,超总谈上了恋爱,他很快引入“男主外、女主内”的机制,夫妻店开得红红火火。作为商人,超总真的是“80后”的奇迹,除非应酬客户,他从不流连酒吧夜店,钱在他的眼里不是用来消费而是用来投资的。他至今仍租住在近郊一处两层民房,楼下是弹簧加工作坊,楼上住着他的四口之家。谁也看不出来的是,这样一个整天骑着摩托车在灰尘扑扑的郊区马路上跑的人,名下却有两栋房产、一套商品房,价值约几百万……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