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际观察:金融海啸是否会重登拉美大陆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1日00:10  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李姗姗 王觉眠)上世纪90年代以来,阿根廷、墨西哥、巴西等拉美国家曾相继发生金融危机。那么在当下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拉美国家是否会重蹈覆辙,再次遭遇金融海啸?

  上世纪90年代的金融危机之后,拉美国家痛定思痛,进行了大刀阔斧的金融改革,并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了反思,确定了更为稳健的增长模式。自2003年以来,拉美国家经济经历了近6年的稳步持续增长,但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受金融危机和原材料价格急剧下跌的负面影响,拉美经济增长预期大幅放缓。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分析人士仍指出,与1982年的债务危机以及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广泛、灾难性的经济危机相比,目前拉美经济的基本面及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再加上近年来各国都积极开拓新兴贸易市场,因此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不会在拉美地区演变成一次严重的金融海啸。

  首先,拉美各国近年来不断加强宏观经济调控,使整体宏观经济形势趋于平稳,为应对危机赢得了时间和筹码。1982年在拉美发生的债务危机是由于当时拉美国家奉行“赤字财政—负债增长”战略而爆发的。近些年来,多数拉美国家通过扩大出口、实行较紧缩的货币政策、以法律的形式严格规范政府的财政政策等措施,实现了低通胀条件下的经济持续增长,改善了经济的运行环境。拉美国家外债占GDP的比重由2003年的42%,下降到2007年的20%。截至2008年5月,拉美各国的外汇储备上升到4720亿美元,相当于各国GDP总量的13.4%。虽然此次金融危机来势凶猛,但这些年来的改革成果使得拉美国家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来应对这场危机。

  其次,各国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来应对此次危机。上世纪90年代,“新自由主义经济”理念在拉美盛行,盲目相信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摒弃包括政府调控在内的一切非市场干预手段。所以,当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发生金融危机时,拉美各国政府并未积极采取措施,最后使得危机演变成灾难。此次面对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拉美各国都及时采取了应对措施,积极自救。美洲开发银行、安第斯开发协会等地区机构10月紧急向拉美各国提供了107亿美元紧急贷款。与此同时,拉美国家借助充裕的外汇储备,及时采取措施干预汇市。12月15日,阿根廷政府宣布320亿美元的大规模投资计划,以重振经济。智利政府则启动了300亿美元的“铜储备金”以稳定经济。巴西央行在放宽银行储备金限制的同时,还准备动用16.2亿美元外汇储备扶持出口行业。

  第三,拉美各国近年来积极开拓以亚洲国家为主体的新兴贸易市场,分担了经济危机带来的风险。美国是拉美国家最大的经济伙伴和出口对象国,所以这次缘起美国的金融危机对拉美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所幸的是,拉美各国近年来已经意识到单一经济伙伴可能带来的风险,不断加强与其他地区,尤其是亚洲的经济联系。据统计,美国在拉美出口中的比重由2000年的60%下降到2007年的40%。同时,与亚洲地区国家,尤其是中国的贸易往来迅速增长,已经成为拉动拉美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拉美地区国家的“多边贸易体系”正在逐步形成,这都有助于分散危机带来的风险,帮助该地区国家减少损失。

  因此,虽然这次的金融危机给拉美各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由于近年来拉美各国不断进行宏观调控改革、开拓除美国以外的新兴贸易市场,再加上各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这次的金融危机并不会在拉美地区演变成一次灾难性的金融海啸。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