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春晚小品还请换换新面孔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1日00:14  红网

  在2009年春晚紧锣密鼓的备战阶段,陈佩斯语出惊人,炮轰当前国内的小品状况“惨不忍睹”。对于某些小品,以糟践残疾人和侮辱他人生理、智力为乐趣的做法,陈佩斯非常痛恨,“到现在我们还在用这种手段取悦于人,而且全社会还能容忍,把骗和被骗当作可笑,把骗人当成成功和胜利,这说明我们的道德判断和价值判断出了问题。”这让我们又一次听到批评的真声音,小品的进步要的就是这样的真声音,而不是人云亦云的盲目喝彩和吹捧。

  春节将近,估计春晚小品亦已定型,陈佩斯此番炮轰,对本次春晚小品而言基本上是“马后炮”了。但我还是认为,作为对小品创作现状的尖锐批评,陈佩斯的这一“炮”,打得并不过时,其警示意义还是显而易见的。

  小品能不能换换面孔?

  老将如赵本山者,已经连叹压力大,每次到了春晚就很焦虑,并发誓来年再也不上春节晚会,但到了第二年还是上春晚,理由是“因为观众有需求”。观众需求的是好小品,而好小品不该就那几个老将能演。不让新面孔上场,怎么知道别人演不出好小品呢?前些时,宋丹丹说要退出春晚了。如果是真退,我倒觉得是件好事。虽然宋丹丹的退出,会让观众感到遗憾。但这对于广开渠道选小品未必就不是好事。换面孔的办法我以为是现成的,比如全国“海选”春晚小品。这对于推动小品出新人,出新作,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推新人,出新作,要在机制上求突破,老盯着几个演员做文章,路子只会越走越窄而最终失去观众。

  小品能不能不再提高一点品位?

  好小品的标准是在内容健康的前提下,让人乐起来。观众不乐,内容再好也不能称为好。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大量的小品,在内容上取的是“健康”的低端,有的甚至专门在“底线”上求发展。比如,陈佩斯炮轰的“”当然是最重要的“糟践残疾人”、“侮辱他人生理、智力”、“骗和被骗”,还有一些丑化农民也曾经“乐死人”的小品,走的就是“低线”路子。乐是让人乐了,但品位都算不得高。小品要通过揭露假恶丑弘扬真善美。骗与被骗的“智斗”连着几年上春晚,骗来骗去,最后还是骗子成功了。这样的小品,在诚信严重迷失的今天,我以为没有多少积极的意义。

  为了观众,也为了小品自己,春晚小品,换换面孔吧,上上品位吧,何必总依赖那几个老将呢?

稿源:红网 作者:金谭仁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