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通讯:老北京胡同里的炫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1日01:36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十二月二十日电 题:老北京胡同里的炫生活

  中新社记者杜燕

  “梳头油、黏刨花”,循着叫卖声,“南锣鼓巷”尽显眼前。首次亮相北京文博会的南锣鼓巷,带来了春秋时期的铜镜、清代大红棉布茶壶保暖套等罕见的老物件,还展示了印有北京地铁老车票的T恤、青花瓷碎片做成耳环、成了面人的“神七”航天员等创意十足的新玩意儿。

  从文博会展厅的巷子里,虽可一窥老风貌与新时尚的共存,但亲身踏进布满灰砖青瓦四合院和如织小胡同的南锣鼓巷,人便在幽静、平和中“炫”起来。

  长约七百八十六米的南锣鼓巷,汇集轩昂之势、典雅之美,安详之情。这里,完整的保留了元朝“鱼骨架”街巷及“八亩院”结构,在京城绝无仅有地保存着老北京胡同文化。

  如今,街巷两边散满了酒吧、咖啡馆,创意工作室等。

  一O八号过客酒吧,是巷子里首家旅行主题酒吧。女主人海燕称,一九九九年酒吧开业时,室内装修全是丈夫从拆迁的胡同里扛回来。之后,搬到面积二百多平米、原汁原味的四合院,吸引了不少旅途朋友来此讲述途中的酸甜苦辣。

  现今,酒吧不但提供六、七十种旅游图书,还提供地图、旅行工具等,连设计、推出的别具特色的T恤衫、书签等个性纪念品也十分畅销。

  “胡同人”则是巷子里最 “IN”的涂鸦旅馆。游客不但有歇脚之地,还可与主人共制三餐。意犹未尽之际,不妨随意在院子的墙壁上展示艺术天赋,或给朋友留言。

  一不小心走进礼品店,却发现堆满“废品”。一套子母琴,琴盘是废弃铁制月饼盒,琴弦是切蛋器;妖娆的翠花,身着旗袍,却竟是鬃刷子和红酒酒瓶的结合……这些都出自老居民察尔之手。搞设计的他说,退休后就捣鼓起身边物美价廉废弃物了,五、六年时间已在头脑风暴中“创造”近二百件作品,仅供参观。

  不仅老居民们在巷子里创意新生活,连老外都盯上这条比邻皇城的小巷。“我要养家糊口,得动脑子多赚钱。”“创可贴——八”店主——英国人江森海一口“京片子”地说。

  店铺最大的创意是一面刻着男女厕所字样的墙面;其次是随处可见的“八”:搪瓷缸上印着“八两粮,最高指示:反对大吃大喝,注意节约”、伫立屋内的站牌写着“八八路”;而红双喜、公交车站牌、北京老楼、脸盆底花等出人意料地呈现在各类物品上。江森海说,其实,所有的创意都来源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变了个载体就让人熟悉得新鲜。

  巷子口,“这里有一条街,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罗格夫人来探奇……”的快板书不绝于耳。藏在南锣鼓巷里的炫生活,将继续演绎以“创意”为标签的北京特色商业文化街的炫故事。完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