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西大作家群聚母校研讨学术

  一座百年老校,数十位全国知名作家,两位茅盾文学奖得主……当所有这些集合在一起,“西大作家群”已成为一个让中国文坛惊讶的群体。但也有人提出相反观点,即作家不是由大学培养出来的。那“西北大学作家群”是否只是偶然现象?昨天,参加“大学教育与西北大学作家群现象学术研讨会”的学者会聚一堂,他们的看法是:西大作家群的出现也许是偶然,但偶然中绝对有必然。

  大学给了作家腾飞的翅膀

  著名诗人雷抒雁和作家李准日前就大学与作家的关系展开争论,李准的观点是“写小说用不着上大学”,而雷抒雁反驳“难道当大学已普及时,还要留下一批文盲去写小说?”两位文坛名流观点对立,孰是孰非呢?

  话题要从“作家是怎样锻炼成的”开始。著名评论家李星这样解析:“首先生活造就作家,生活的苦难和忧患成就了作家对生活的深层次理解;其次是苦闷造就了作家,有说法是‘愤怒出诗人’;再次是心灵气质造就了作家。但这三点造就出来的只是一般的写作者,一个人成为完全意义上的作家其实是在大学阶段,步入大学其文思和文学视野一下就开阔了,大学(或类似大学的生活)给了作家腾飞的翅膀。”武汉大学教授於可训也赞同此观点:“大学中的人才不是耳提面命教出来的,而是‘熏’出来的,大学中自然有一种环境去熏陶作家。也许大学教育并不能给作家带来什么,但会给作家一种坚实的积累。”

  偶然之中一定有必然

  “大学可以给人以知识,能不能成为作家还要靠自己。”陕籍评论家、西大校友何西来这样说。照此说来,“西大作家群”又是怎样产生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牛宏宝曾于西大就读,他认为西大本身具有大家之气,在教育中给学生提供了可思考的空间。而青年评论家谢有顺的看法是:“西大集中了这么多作家本身就构成了一种氛围,作家的成长需要一个团体去烘托,也得益于一个团体对其的塑造。西大作家群的形成是个特例,但偶然之中绝对有必然。”

  肖云儒点评说:“西大作家班是培养西大作家群的核心力量,而作家班产生是由于当时整体文学都由社会经验性写作向生命文化性写作过渡。西大作家群对陕西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其不走西方对中国的想象路子,也不走中国对西方的想象路子,并超越了陕西作家群原有的路子,承袭了陕西文学的浑厚和凝重。”

  本组稿件 文/ 记者 张静 图/记者 尚洪涛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