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入户听民声结对解民忧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1日03:10  舜网-济南日报

  本报讯(通讯员 刘志斌肖正平)“徐世红一家住在裕园社区5号楼5单元301室,丈夫宋德胜因脑溢血瘫痪,生活不能自理,为治病一家还欠下亲朋好友一大笔债……8月,我帮老宋买了一辆轮椅,让他能出来晒晒太阳,他可高兴了。”这是槐荫区建委的冉德海在“民情日记”中的一段话。现在,全区1471名干部每人一本“民情日记”,记录了他们和困难群众“结亲”的“冷暖账”。从2005年开始,全区1000余名科级以上干部和志愿者,与1208户困难群众家庭结成了亲戚,其中812户已脱贫。

  发下这本“民情日记”后,槐荫区委要求各级党员干部要把下基层、与群众零距离接触中的所作所为、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下来。通过此种方式,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的群众观念、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建立更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区委还把“民情日记”记录的情况列入全年群众工作考核内容,区群众工作办公室定期抽查,对记录认真、感想深刻的在全区展示。

  吴家堡镇董庄村的特困户胡书成今年65岁,没有劳动能力,妻子和儿子都是智障患者,生活十分艰苦。区政府办公室下派干部温和与老胡一家“结亲”后,改变胡家的居住状况成了温和最大的心事。今年,胡书成被列为帮扶重点,温和通过多方协调,筹集到1.5万元资金,为老胡家修建了红砖大瓦院墙,把旱厕改建成了水冲厕。胡书成逢人便说:“院墙扯上了,也能像城里人一样用上水冲厕了,这些过去俺想都不敢想啊。”自2005年开始,针对群众反映集中的就业、就医、入学等10大类疑难问题,槐荫区每年都启动“百件实事”,举全区之力研究解决,这几年槐荫区农村的路平了、灯亮了、自来水入户了、沼气池修起来了,老百姓有了自己的文化大院。

  在纬十路社区有这样一位老师,她利用课余时间为社区内的贫困儿童免费辅导功课。她做这一切只为一个目的——— 报恩。她叫张晓良,母亲陈英华是一名残疾人,父亲常年患病,一家4口一直靠低保维持生活。在与社区党支部书记曹春梅结成帮扶对子后,曹春梅便成了他们一家的主心骨。曹春梅帮助张晓良姐弟完成学业的同时,多次通过媒体呼吁社会各界救助陈英华一家。槐荫区相继开展了“救助贫困母亲,帮扶弱势群体”、“心系贫困生,共圆求学梦”、“暖冬行动”等系列主题活动30多次,惠及辖区内所有困难群众。

  今年初,槐荫区在连续3年结对帮扶的基础上,对帮扶对象进行调整,很多没有结对帮扶任务的机关干部纷纷提出帮扶要求。驻区医院、部队、银行、学校、大型企业等21家单位和交警、工商、税务、消防、质监等市直部门,也积极投身到帮扶行列,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帮扶困难群众的良好格局。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